就比如這戰功的賞賜,要是父皇親自下旨點名的還好,批次的獎勵經過層層扒皮,落到軍兵個人手中的寥寥無幾,而且期限漫長拖沓,有時候人死多年賞銀才到賬是常有的事兒。
可人既然死了,要是家中沒有丁男繼續從軍,這一家子多半在磧西也不好生活,很可能也找不到蹤跡了。
唉,安西軍都是軍護,就靠著這點軍餉賞金養家餬口呢。
眼見著李琮的態度開始松動,薛大壯又再接再厲,繼續勸道。
“都護府是都護府的,兵部是兵部的,不相沖突。”
“而且兵部的賞是誰發的?是從朝廷到都護府到軍將再到下面的軍頭。底層的軍兵拿到賞錢會感激誰?除了陛下多半隻知道一個軍將,有些連陛下都不記得,就記得出徵時候掛的帥旗,你說這賞算誰的?”
話說的就有點殺人誅心了,但李琮卻不能否認這也是實情。
和他這高高在上的安西大都護相比,底層軍兵真正熟悉的反倒是管理他們的軍將,比如郭知運、阿使那獻這樣的,肯定比他這個大唐郯王知名度高。
他不否認安西軍的忠誠度,但這個忠誠度既和大唐掛鈎,也脫不開軍將的影響。
尤其是在磧西,無論是郭虔瓘還是阿使那獻,亦或是郭知運,這些軍將長期統帥安西軍隊,兵將之間的配合度非常高。
雖然這樣有利於軍令的執行,但也會出現軍將影響力過大,形成軍事小團體甚至門閥,成為邊塞的實際控制人。
這無疑是朝廷不願意看到的。
想到這裡,李琮忽然靈光一閃。
“所以張孝嵩和阿使那對調,父皇也是這個意思?”
大壯其實不知道李隆基是個什麼意思,但他知道這時候他不能露怯,所以他點了點頭。
“嗯,阿使那在北庭領兵多年,又差點成為西突厥可汗,陛下忽然換他來安西,我覺得不單單是兵敗鐵門關的問題……”
至於到底是什麼問題,那他薛大壯就不說了。
他跟著他統爹混了一年半,見得最多的就是聰明人講話只講一半,另一半自然有人會腦補。這樣即便說的不準,那也是腦補之人想岔了,和說話的人沒關系。
李琮果然低頭沉思,在抬頭的時候,眼中多了一分堅定。
“都護府的確是應當表彰安西軍兵奮勇殺敵,保衛碎葉城。”
他低聲卻不容置疑地說道。
“這筆錢由都護府出,回去我便讓府衙核算,按殺敵人頭領賞記功,年底前發放到每個人的手中。”
“等下我就宣佈。”
太好了!
大壯瘋狂給郯王鼓掌。
就應該這樣,收買人心也應該出錢的來,不這麼幹哪有平複西域的動力?!
李琮你就應該支稜起來啊!你是皇帝的兒子,大唐的郯王,要搶功勞你可是頭一份,你不能總這麼與世無爭!
那造弩的錢不是你先給墊付的嗎!?朝廷的撥款十天前才到,按這給錢速度哪有什麼神臂營?熱海大捷你就是頭功!
“那你為啥不讓李琮跟李隆基報功?”
748有點沒看懂薛大壯的操作。
“你光讓他收買人心,上層路線就不用走嗎?這麼搞皇帝只能看到阿使那和神臂營的功勞,李琮從中溝通斡旋,前期墊錢的事兒誰知道啊!?肯定都以為打勝仗和他沒啥關系呢。”
“沒關系就沒關系,我看李琮的意思也不是很想高調。”
大壯神秘兮兮地對他統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