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110章 是誰也不會是皇後家!
開元年間雖然已經沒有了臭名昭著的推事院, 但刑求的效率依舊不減當年,很快便從明悟的口中問出了一些線索。
明悟是真不知道讓他求子的這位事主是誰,對方總是派個侍女前來聯絡,且這個侍女從不露臉, 說話也都是靠比劃, 只是甫一出手便讓明悟無法拒絕。
無他,給的實在太多了。
“我這輩子都沒聽說過這麼多的金子!”
被打得鼻青臉腫的明悟哭喊道。
“光是定金就給了十兩, 金子啊!說是事成之後再給190兩。這麼多金子誰能不動心?!”
“你不是出家人嗎!?出家人不是講六根清淨不近酒色財氣, 難不成你是假僧!?”
在大唐前期, 寺觀私度僧尼的風氣盛行。因為寺院的土地不用課稅,做僧尼可以免除賦役,所以寺院大量吞併土地, 甚至有些信徒將全部身家都掛在寺院名下,以逃避租庸調。
僧尼人口泛濫, 嚴重影響了朝廷的賦稅收入。早在貞觀年間就有給僧尼發放度牒的制度,只有取得了朝廷發放的度牒, 出家人才算是正度, 否則便是私度。私度者,度一人仗一百, 二人罪加一等,最多可判流三千裡。
可即便是這樣,私度僧尼的寺院依舊屢見不鮮。偽造篡改僧尼籍賬, 或掛名其他寺廟,或幹脆偽造個寺院名稱,寺院相互之間還會彼此掩護, 防不勝防。
姚崇於去年上書李隆基,論及僧尼偽濫的問題, 請求精簡僧尼人口。
李隆基對此深以為然,於是下令徹查私度,清理偽造的籍冊和田産,要求沒有合法度牒的僧尼全部還俗,據說清理出三萬的人口數。
如今汰沙工作正在進行中,明悟和尚又正撞上了槍口,怎麼可能不查他。
一查,他還真是個正度。
不過他雖然是有正經文碟的,但不代表他就沒有問題。
比如他掛籍的秋元寺就是私度的重災區。秋元寺名下的産業多到驚人,但寺裡僧人絕大部分都沒有度牒,包括明悟的幾個“徒弟”,按律流放個三千裡毫無懸念。
明悟也知道自己這回算是逃不開了,現在只求少遭點罪,問什麼就答什麼。
“是個帶著幕帷的女人,中等身量,身形瘦削。她不說話不露臉,只用手比劃,或者寫字,寫完了的紙都要帶走,她穿著一身黃色的布衣,坐著輛馬車來。”
“趕馬的是個黑臉漢子,個頭不高,其他的我也沒注意,只記得馬是頭棕馬。”
這些特徵毫無辨識度,尤其是在長安城這樣一座龐大的城池中,每天來往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找人根本是在大海撈針。
更別說對方有意隱瞞了資訊,幾乎避免了都有可能暴露身份的細節,想找到委託人幾乎不可能。
“那他說沒說是誰有大氣運、身份顯貴?”
李成器皺眉問道。
能在他們兄弟和陛下的新宮周圍求子的,十有八九是宮裡的妃嬪,或者是宋王府、薛王府的內院。
應該不是他家,畢竟他已經有兒子了,而且還都是嫡子,他後院的妾室也不多,沒看誰是有野心的。
李業家兒子更多,他家後院生了兒子也未必能有什麼提拔,所以最大的可能性還是李老三的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