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85章 系統你沒搞錯嗎?!
馬家的糧莊帶頭降價, 海州城的糧價便如雪崩一樣,一瀉千裡不再回頭。
之前賣糧的那些外地糧商倒還好說,因為出手果斷所以多少還賺了些幸苦費。最虧得要數許馬兩家,手中囤積的大量糧食要入市, 一時半刻上哪兒找能接盤的人?被狠狠壓了一波價格。
許寶豐原本是沒想這麼快就賣糧的, 畢竟糧食放在倉庫裡一時半刻也不會壞掉,熬過這陣風頭說不定還能賣個好價。
但馬家先沉不住氣了, 馬家大量拋售手中的囤糧, 糧市的價格一天比一天走低, 眼見著沒有抬升的希望。
為了橋東酒坊的高價,許馬兩家都囤積了遠超自身儲存能力的糧食,家中的銀錢也全都押在這批糧上。原先著能借著酒坊收糧大賺一筆, 結果遭遇張說背刺,不但糧市價格暴跌, 而且還要承擔糧倉的租金和每日損耗,連名下糧鋪的正常經營都出現了問題。
許寶豐實在熬不住, 最後也只能跟著賣糧了。
他父親許老爺子因為急怒攻心而一病不起, 家中一應大小事宜都靠他張羅,也就幾天的功夫, 整個人便肉眼可見地憔悴了起來。
他連夜上京去走門路,但張說此人滑不溜手,之前忽悠他和馬天佑的時候沒漏半點把柄, 跟橋洞酒坊的小道訊息都是他們自己打探出來的,人家自始至終就沒提過一個字兒,當然也便算不得欺詐。
而之後海州府平抑糧價, 張刺史也是明說之前定高價是為了吸引糧商運糧的陽謀,想拿這事兒治張說濫用職權根本不挨邊。被吸引來的外地糧商其實也沒賠錢, 只是賺的不如囤積居奇那樣說,而海州城的百姓則是交口稱贊說張刺史人精明強幹有辦法,朝廷說不定還得給張說一個表彰。
於是,只有許馬兩家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許寶豐這個氣啊,可還能怎麼辦呢?
之前他們家信誓旦旦地跟官府哭窮說沒糧,現在不得不一口氣拋了大半,不被治個欺瞞之罪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至於家底……許寶豐看得清楚,這位張刺史的心可是黑的透透的,許家這回要不出把大血,他們一家老小多半要去吃牢飯。
他在長安轉悠了七八天,終於討到了一個靠譜的主意,說要跟張刺史獻糧。
許家能在海州橫行這些年,京城裡肯定是走通了一些門路的。許寶豐願意獻糧,拿出來的數量又十分有誠意,張說很痛快便答應了。
於是海州義倉再度充盈了起來,有大半得益於許馬兩家的“獻供”。
至此,海州“糧荒”暫告終結,城中糧價歸於平穩。
張說度過了上任刺史後的第一次大危機,心情大好之下,給橋東村薛三郎的酒坊批了一批上好的平價糧。
當然這批糧都是許馬兩家連夜送的,在許寶豐獻糧保命之後,馬天佑也有樣學樣,拉了幾批糧食送去海州義倉。
當然這些肯定不夠,兩家在海州經營多年,鯨吞蠶食也不知多少利益,張刺史肯定要藉著這個機會讓他們都吐出來。
許老爺子一病不起,每日在榻上胡言亂語,似是得了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