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阿兄還是別回來的好。”
元氏發自肺腑地跟女兒說道。
“至少現在不能回,回來你阿耶就要請家法了。”
吉安縣主嚇壞了,不知道阿兄這是犯了什麼錯,竟然要被阿耶請家法。
但她跟哥哥的關系特別好,於是回院以後便偷偷給李璡寫信通風報信,然後央著曹集給送出去。
女兒的信肯定是要過元氏的眼的,元氏看信看得哭笑不得,但到底也捨不得兒子挨罵,於是提筆又添了幾句。
等這封信送到橋東村的時候,距離李成器進宮已經過了半個月,748的挑戰任務已經進入了尾聲。
最終戰果是打了20口井,出水15口,小王爺李璡戰隊以微弱優勢險勝郯王。
李璡樂壞了,蹦著高地在李琮面前舞,還差人買了爆竹回來燃放,高興的好像是在過年。
張說也很高興,因為本次找水大會圓滿成功,海州下轄府縣幾乎都有找到了新井,而且這些找水的人以後還可以繼續挖井,能緩解一部分開春以來的旱情。
當然,他之前便承諾要為本次大會做碑文,如今郯王和小王爺都在榜上,大會成果又極其豐富,這無疑給他的碑文更增分量。
文人也是需要有氛圍和質感的嘛。
“恭喜小王爺一舉奪魁!”
“好說好說,這個碑我想過了,還是要立得高大些,雄渾些,不然承載不下張大人的墨寶……”
兩人正商業互吹呢,冷不防有隨扈遞了一封信給李璡。
李璡開啟一看,馬上垮起了一張批臉,左右張望似在找人。
張說:?
“小王爺可是有急事?”
聽他這麼問,李璡心不在焉地點頭。
“是挺急,張大人可看到我兄長?”
郯王嗎?
張說想了想。
剛才還在這這兒呢,這陣子……
“許是在河邊?”
因為炒鋼刀具的成功,郯王準備在橋東村建一座更大的高爐,連帶著要有煉制焦炭和鍛鋼的作坊,這幾天都在選址。
748建議他就修在官河邊上,這樣可以充分利用河水之力鍛打鋼料和鼓風,能省下不少人工。
水力鍛造超出郯王的知識範圍,於是他這兩日一直在努力補課,越學越覺得世界玄妙,萬物自有天理,而己身渺小,身如蜉蝣。
他準備在橋東村暫居,好好跟薛三郎研習理學,送去京城的那把鄣刀一方面是代表他孝敬父皇的心意,一方面也是為了跟父皇請求暫時不回長安城。
沒想到,竟然還給母妃爭了一個正一品。
李琮搖頭失笑。
這要放在兩個月前,那他肯定會欣喜若狂,想方設法給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還會免不了要患得患失。
可是此刻,他的內心卻十分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