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是彝家人在飲食方面最高享用方式,也是接人待客最禮貌的一種方式;
彝家有這樣的飲食習俗,大凡客人到來,主人須讓砧板沾血,現殺牲畜待客方為好客的表現;
最尊貴的客人來臨,以打牛待之為最尊敬,殺羊、豬、雞等順序逐步次之。
在彝家的飲食觀念中認為,請客人吃飯,用野生動物肉款待,不為請客招待,只屬吃便飯;
招待貴客時,打牛宰羊的主人須以牛、羊板敬贈客人;
放在楚留香面前的坨坨肉,就是牛扇骨上最精華的肉,這塊肉,連阿則爾哈都要讓給楚留香食用,這樣才算尊敬;
殺牛、羊、豬的彝家主人要將半邊牛、羊、豬頭贈送客人;
殺雞者就餐時以雞頭敬客。
客人所得牛、羊、豬等半邊頭可以帶回去,也可由客人轉贈他人。
作為彝寨最尊貴的客人,現在又是寨子主人的楚留香,離開寨子時,就因為阿則爾哈所贈送的東西太多,犯起了愁;
彝家是一喜酒的民族,如此規格宴會且能沒酒?
多年之後,楚留香回憶起來也是感慨頗多,那是他記憶中最深刻的一次,從此以後,在面對少數民族喝酒這件事情上,楚留香一直小心翼翼;
在彝家,有這樣一句諺語:“所木拉以以,諾木支幾以”,意為漢人區茶為敬,彝人區酒為尊。
楚留香剛吃完一塊坨坨肉,一群載歌載舞的年輕人,身著節日盛裝出現在大屋門外;
昨夜楚留香已經見識過彝家人奉茶,對於這情景到也不陌生;
只見阿則爾哈十二歲的三女兒,端著一隻圓盤,圓盤上擺放8只酒杯,酒杯中間圍繞著一隻酒壺,酒杯與酒壺都鐫刻著彝家特有圖案,黑紅黃色彩交織,特別美麗,至於代表什麼意義,楚留香並不關心,他知道秀才肯定會去搞的清清楚楚;
三女兒在彝家人特有的小三絃與木鼓伴奏下,跳著彝家人的敬酒舞款款而來;
彝寨主人家女兒親自跳敬酒舞,這讓李長貴有些坐立不安,這等級太高了,一般這種禮節只出現在接待彝家家支頭人才會出現的禮節;
彝家家支頭人是什麼地位呢?
漢族有百家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等;
漢族的姓氏代表了同一姓氏有相同的祖先,相同的發源地;
彝族也不例外,家支就是彝家人的發源之處;
漢人姓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同姓之人也算同族,彝人也是一樣;
不同之處,漢人同姓之中,並不會產生同姓族長,而彝家家支主人就是族長;
家支是彝人社會最重要的社會政權結構,凡違法家支規定,所有家支內的繼承人均可討伐,討伐所繳獲物資與土地盡歸勝利一方;
李長貴立即小聲提醒楚留香,要他認真對待,不可馬虎;
這是李長貴第一次對楚留香提出要求,自然被楚留香所重視;
當阿則爾哈三女兒在小三絃與木鼓的伴奏下,來到楚留香面前,楚留香趕緊站了起來,以示尊重;
李長貴立即阻止他,楚留香站起來,相反是對舞者的不尊重;
載歌載舞的阿則爾哈三女兒年僅十二歲,但這彝家敬酒舞跳的是非常好,後來楚留香才知道三女兒一直都是彝寨跳敬酒舞最好的女子;
“蘇木地偉喔,確波果拉蘇,你我哽地說,莫拉果特波,你木呷節勒,紙節波果達,紙張我木都,色拉你喔蘇,蘇尼蘇達洛洛,蘇呢說達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