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人類想要自主進化的難度依舊很高啊!”
肖夏一邊和林輕輕與秦羽二人共享相聚時刻,恰著火鍋聊著天,另一邊心中暗自觀察著李月正在進化的過程。
不過對於李月的身軀突然消散這件事情他並沒有感到驚訝。
這很正常。
“雖然每一個細胞都可以自主產生動力從而形成一個個單獨了微型力矩模型,可是肢體末端的負荷依舊是最重的,中心趨近點竟然恰好浮動與腰腹部度幾眼下三指。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丹田麼。”肖夏有些想要吐槽,計算的模型始終比不上真實情況的變化。
計算之中人體會分為複數個力臂軸心,用來代替本來的機械驅動模式。
這樣人類的軀體才能夠在時間感官被減速的情況下依舊可以靈活的行動。
傳統的力臂始終需要遵守常規的物理守則,並且這種動力傳導效率極端底下,還需要花費巨大的能量損耗去抵消慣性。
但是如果將一節節傳導如同波浪式的動力傳導模式變成整齊劃一的大閱兵模式。
當一個行為指令發出的時候,近乎所有的細胞會同時同步的進行各自的運動,每個細胞各自產生一個微型力矩,並且力矩軸中心會傳導至一個直接連線本人意識的次級中樞。
這樣就可以讓整個身軀在幾乎沒有任何資訊傳遞延遲的情況下就進行瞬間的行動。
唯一制約著行動速度的將是肉體的本身上限以及本人的意識思維運轉速度。
理論上來說,一個人的思維活動有多快,那麼他的身軀可以按照代入固定演算法剔除沒有太好的最佳化演算法引擎輸出之後的所有指令輸出效率,總共算是思維活動的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的速度同步運動起來。
上限永遠低於萬分之一光速,但是這已經完全足夠了。
可是關鍵點就在於整合整個身體運動起來的行為演算法需要一套全新的演算法引擎支撐著。
別看人類可以自由的活動著自己的胳膊腿啥的,但是那只是一種深入基因本能的思維與行為對應演算法。
思維什麼樣的指令分解下來,一步步傳導下去,刺激骨骼肌該如何收縮或者是伸展,指示血管壁是否需要擴張或者是緊縮,增大亦或者是減少血液流動從而讓能量更加及時供應。
一個小小的抬手動作都代表著寫出來足矣堆滿一整個市立圖書館的基礎演算法。
這是屬於大自然奇詭的傑作。
可是到了如今,來到了太空之中的人類這裡,這一套演算法竟然開始逐漸顯得有點跟不上時代了。
更加強勁的器官,動力恐怖的輻射發動機,甚至是擁有神奇力量的電磁引擎,無布例外都在訴說著人類基因之中並沒有這些事物的核心對接演算法。
而肖夏一直以來讓人類能夠使用得上的原因完全就在於他透過複雜的外包編寫協議,主動將這些病不屬於人類的力量對接給人類使用。
所以人們使用這些能力的時候總是會有一種不太融洽感覺。
這都是因為沒有對應的生物本能演算法的原因。
而這一套全新的生物本能演算法被封裝成一套基因引擎,將會編寫進入每一個人類的基因之中。
而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個體差異都會導致這一套生物本能封裝的基因引擎有著截然不同的演算法。
最最關鍵的是。
在依茲珞體內鮮明的例子告訴肖夏,一個人體內的基因引擎可不是單單一個就足矣。、
如果想要打個比方的話,那麼生物除了大腦之外的次級神經中樞就是原始生物本身的基因引擎所在之地。
這裡可以對神經衝動進行翻譯並且執行,一級一級的分化下去,然後更次級的神經中樞將每一個神經衝動傳遞到每一個骨骼肌細胞亦或者是各種腺體之中讓其釋放激素或者是其他的遞質。
於是一個簡單的高階指令“抬手”動作才能夠被最終實現。
而如今每一個細胞自我形成力矩都會向著一個軸心靠攏從而將慣性抵消力臂變成一個合力透過統一的宏觀調控去抵消對抗慣性。
所以未來註定著人體之中的作為核心的軸心,也就是基因引擎在人體之中不同的地方不僅數量不同,就連作用都極有可能不同。
這簡直想想就會覺得頭皮發麻。
所以李月第一次嘗試自主進化強行進入高流速時空的時候會不斷地失去細胞質量,完全是因為獨自運動形成力矩的細胞沒有被好好地控制起來,一個不注意就跑沒影了亦或者是發生損傷從而死亡。
這很正常,是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