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紅星球地底的劇烈活動越來越劇烈。
一股末日的氣息瀰漫在了所有硫星球社會當中。
就連人類對此都有些無可奈何。
每當人們想要探索地底的時候都會受到一種來自於身體本能的制約,無論是數十米體長的護道者巨獸還是單體作戰能力等同於類似體積下的炸彈的普通職業者,都無法接近地底一千米以下。
最先產生鉅變的就是星球表面的液態物質不斷蒸發深空,然後逃逸出大氣層,於大氣之外冷卻再度變成固體。
在星球上只是因為環境溫度極高於是才始終處於液態,但一到了太空當中就變回了五彩斑斕的高階灰色,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個包裹住整個星球赤道的巨大星環。
本來這種物質逃逸還會隨著時間重新被引力捕獲於是再度墜毀陸地,為自然環境的增熵稍稍做出一點貢獻。
但是現在……許多大塊的凝結塊竟然開始逐漸脫離了星球的引力捕獲,從星環大家庭當中朝著遠離的方向脫離開來。
這代表著什麼不用人們多說,大家都懂。
星球的總質量正在不斷的減少,本來就極為不穩定的自然生態也在出現極大的變化,而與自然生態息息相關的硫星球們的災難才正式開始。
首先是溫度的變化,僅僅是溫度上升一點那還沒有什麼事情,但是要知道,這個溫度可不僅僅是上升,從星球的層次來說,面向太陽那一面的溫度穩定上升,就代表著同一時間與星球另外一面的溫差越來越大。
雖然總體上來說都是溫度上升的,畢竟從沒有聽說過有人在大夏天的晚上因為沒有穿秋褲而被凍死了。
這個溫差或許對於人類來說沒啥可以關注的,可是卻足矣要了這些硫星球生命體的老命了。
與人類的思維是透過大腦當中的神經電流活動不同,硫星球生命基礎思維活動並不是電流,而是來自於熱能。
過程過於複雜,簡單的可以理解為是透過熱能交換不斷改變來形成複雜與高速的思維活動,由於屬於單執行緒並聯的單向活動,所以導致它們的思維很僵,雖然有著智慧,但是相比於人類來說這些傢伙固執得要命,完全不懂得變通亦或者是換位思考。
而人類對於外界環境的耐受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人類是屬於體液迴圈的內環境生物,脆弱的體內環境極其容易受到外界溫度的影響。
而這顆星球上的硫星球們卻不是封閉的內迴圈生物,無論是各種活動亦或者是利用外界的溫度能量來讓自己活動起來,都是完全依賴與環境溫度的。
它們的體內只是多了幾個可以用作與熱交換的大炮發射裝置,用熱量改變作為資訊遞質來進行思維活動。
這就代表著環境的溫度對它們有著息息相關的影響,外界環境溫度越高,它們就更加需要透過各種破壞活動來相應增熵,讓環境內的不平衡溫差流動起來。
在這顆星球上你會經常發現自己鑽進一個山洞底下就如同進入了舒坦的空調房一樣,一出來外邊就是火爐的情形。
熱量不斷朝著高出自動彌散,又被大氣層阻攔,爾後還有著星環作為最後一道保險將熱量又給懟了回來。
這顆星球完全可以視作一個倒過來的電飯煲,區別只不過是電飯煲是從下邊加熱的,這顆星球是從上邊加熱的。
而上層的熱量是不會自動傳導到下邊來為下邊增熵的,所以這才是硫星球們的存在意義,也是為何這顆星球明明溫度極高,卻極其難以增熵的原因。
最主要的還是如同塑膠垃圾一樣的各種硫化高聚物存在,以及自動加蓋了一層蓋子一樣的星環。
星環雖然起到了如同大氣層一樣保護星球內部能量逃逸的作用,但是這玩意壓根就不怎麼檔來自太陽的能量,再加上大氣層對於各種紅外線紫外線都沒啥抵抗能力,於是形成了這種只進不出的特殊環境。
但是星環卻是這顆星球為數不多的自然真熵的手段。
它可以逆著熱交換的方向,將上部分的熱量帶到地表,就是透過掉隕石的作用。
而硫星球們這種形態與到處亂砸的能力極有可能就是這樣子抄襲進化而來的。
畢竟按照硫星球那種直板的思維模式,壓根就不太可能想出其他更好的增熵方法,正好每天天上都掉這玩意,直接照著抄就行了。
而現在,整顆星球的執行軌道竟然詭異的發生了偏移,意外的被恆星的引力所捕獲了,這對於這顆星球上的生物們簡直就是滅頂之災。
但是它們本身的生命形態又讓他們不會一下子嗝屁,甚至不會變得懶洋洋的找個地方一趟就是一輩子。
它們為了追上環境溫度的變化,每天反而是更加瘋狂的砸石頭,讓分佈不均勻的熱量加速分佈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