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橋搭成,三王士兵運來用數丈高巨樹製成的撞竿撞城。該撞竿底部用數十條橫木穿下,由士兵手抬肩扛前進,竿頂裹以生鐵,或乾脆裝上大鐵槍頭,或裝上託叉鉤頭等等。
為了對付三王士兵的撞竿,辰儒命人以桑木作屋,桶索相連,等其撞竿來了,士兵躲在屋裡,用鐵鉤鉤住撞竿的竿頭,與之對拉,等雙方拉得難解難分之時,突然乘勢猛放,三王士兵則連人帶竿跌落滾做一團。
跟著很快...三王士兵就新制作出來的火梯、雲梯、編橋比蘊城的城牆還要高,可以直接燃燒樓櫓,雲梯、編橋可以倚城而上,三者下面均用車軸推行。
一物降一物。
對付這三樣東西,辰儒也找來了撞竿,在每個城樓子上都設了置三兩條,等三王士兵的火梯、雲梯、編橋到了城下,便揮動撞竿撞敵梯橋,下面又用鐵鉤鉤定,使之進不得前,退不得後,再施以火攻,將敵人的梯橋毀壞無數。
三王士兵又出動攻城必備神器洞子,長達數丈,上面用牛皮生鐵裹定,裡面用溼氈,中間填充石棉,防箭、防石、防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辰儒再次破解。
他命人取來徑長一尺二寸的熟鐵,鑄成條縱橫布的蒺藜形,復以生鐵燒熔,灌充其中,重約五十斤,上面安有鏈鼻以鐵鎖相連,繞過滑輪,懸掛在城頭,來回敲打洞子。
也幸虧有辰儒在,如果不是辰儒先生想出一個又一個破解敵人的方法,蘊城不用幾天,就一定會破。
只是即使辰儒先生機智如妖,但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辰儒先生依舊無力迴天,隨著殺戮越來越多,蘊城中的死傷超過了五萬。
其中百姓死傷近三萬,雖然還有很多百姓願意無條件守城,但是此時的周陽文已經不行了,整個人都要崩潰了,因為這樣守下去,蘊城之中男丁就要死亡殆盡了。
這不是周陽文想要看到的,所以周陽文因為徹底的崩潰...已經開始想要投降了,他想要學明朝的崇禎皇帝,刀斧全部集於一身。
明朝崇禎...1644年,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而幾乎同一時間,皇太極的大軍在叛臣吳三桂的幫助下,一路南下直逼京城,這個時候的崇禎皇帝意識到大勢已去,無可挽回。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的亡國之君要麼選擇逃走,要麼選擇俯首稱臣,但崇禎二者都沒有選擇,他走到了那顆歪脖子樹下,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在位期間勤勤懇懇,並無過失,也想到了先祖當年的遺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既然國家已經不在,自己應該為它陪葬,於是他用一條白綾毅然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臨死前留下了幾句遺言:“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而這最後一句“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足以看出他的偉大,雖然他是亡國之君,但他的骨氣和仁愛之心卻值得我們敬佩!
雖然周陽文不知道崇禎,但是他想要學崇禎,因為這兩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子民。
而也正是這個決定,讓餘夏的行動作出了變更。
..................................
喜歡悠閒的穿越請大家收藏:()悠閒的穿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