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戊殤這第一位吃螃蟹的人,當他帶著一萬多本自己的書籍回家的時候,全蘊城都震驚了,跟著季戊殤將書籍的來歷這麼一說。
很快就有大批的讀書人,奮不顧身前往青山城。
而餘夏的青山城圖書館的夢想也是越來越近。
....................
七月中旬...三伏天來臨,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而在青山城地區也將要掀起“雙搶”的序幕。
不知道在外地是不是也有“雙搶”一說,以前餘夏在外地上學時和同學們說起“雙搶”,好多人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有的還會聯想到“雙槍老太婆”。
雙搶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南方地區還是很常見的,因為在南方種植水稻普遍都是兩季的,即早稻和晚稻。而雙搶就是既要搶收早稻、又要搶著栽種晚稻。對於這段記憶,餘夏真的是記憶猶新。
每年雙搶時,都是在七月中旬的時候,而這時正好是放暑假,所以一般都是全家老少都出動,上到六七十歲的老人,下到七八歲的小孩,都會積極參與進來,並且每一個人都有著明確的分工。
餘夏還記得,最開始參與雙搶的時候才六七歲。當時因為大人比較忙,而小孩子一般都是為了方便看管,大人就會用籮筐把小孩子挑著去農田裡。由於年齡實在是太小,也幫不了什麼忙,基本就是在農田裡面玩泥巴、抓蛤蟆,有時候運氣好還能抓到螃蟹、泥鰍、黃鱔。
等到稍微大一些以後,那就真的需要出力了。在雙搶期間,因為天氣酷熱,都是天才剛剛亮媽媽就起來做飯了,簡單就著鹹菜喝上幾晚白米粥,然後就去農田裡開始割稻穀了。
等幹了幾個小時的活,差不多九點左右再回去吃早飯。如果距離比較遠的話,一般都是家裡人送過來,直接在水田附近就邊看著稻穀,邊吃早餐。
在雙搶時節的“伙食”一般是不錯的,一年中除了過年,也就雙搶的時候伙食最好了。
家家戶戶都會賣肉、買魚、豬肝等,甚至還有的會殺雞、殺鴨,而餘夏這邊有一道菜是家家戶戶都必做的——粉蒸肉。
由於雙搶期間體力消耗大,所以就得吃點好的,這樣才有力氣幹活。而且在中午的時候還會加餐,比如喝一些加了白糖的稀飯,或者是在水渠裡“冰鎮”的西瓜。
雙搶的第一件事就是割禾,這個真的是很累人,一直弓著腰,很難受不說,主要是天氣太炎熱了,有的人會因此而曬得脫皮。
割完了以後父母就會抬著打穀機去農田裡。由於打穀機是前面重後面輕,所以一般都是男人在前面,而女人在後面。那個時候的打穀機都是腳踩的那種,需要兩個人合力踩才行。
如果你在農村待過的話,就知道那是很費力氣的,一隻腳站著,一隻腳機械式的上下踩。這個還是需要技巧的,不能用蠻力,那樣的話踩不了幾下,就會體力不支並且大腿處會有痠痛感。
大人踩打穀機,那小孩子就要去幫忙“扶稻穗”,也就是把之前割好的稻子遞給大人。如果爺爺奶奶也在的話,就會在打穀機的後面幫忙裝稻子,然後再把它一擔一擔挑回家,其勞動強度之大,真的是難以想象。老話說“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當收完了稻穀之後,小孩子就要去幫忙曬穀了。
雖然比之前的割禾、打穀要輕鬆一些,就是用專門的耙將其鋪開,翻來覆去的曬。並驅趕雞鴨和一些小鳥。如果遇到突然下雨了就要及時收回家。
但是在三伏天的氣溫普遍都是在三十八九度,光著腳丫踩在稻穀上,來回踢來踢去,勝似做一次足底按摩,幾天下來就會曬得一身黝黑。
而這個時候,大人們一般都在忙著耕田、平整田地、施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