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悠閒的穿越 > 第二十四章 制弓過程

第二十四章 制弓過程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小將很囂張 亂晉春秋 封壇驚鴻 草原黑暴 三國從黃巾小兵開始 夜金鑾 鐵道炊事兵 悠閒的穿越 明末好女婿 三國:從敗走麥城開始 在古代做皇帝 紐約1847 反穿越調查局 鐵甲騎兵 戰國藤原幕府 大漢帝祚 這個呂布實在太厲害了 大唐二愣子 我的娘子是條蛇 召喚之極品太子爺

餘夏窩在房間裡,開始拼命的寫著西遊記,這個西遊記一共一百回,餘夏一天大概能寫二十回,不過,寫完之後,真的是精疲力盡,但是為了可以早點寫完滿足李葳蕤,餘夏也只能拼了。

而在餘夏寫西遊記的時候,陳茂盛等人也開始了夏梢長弓的製作。

長弓的製作雖然繁多,但是卻簡單,一根原料...原料要選樹幹中部筆直的部分,紋理均勻,沒有或儘量少木節。將原木的大部分邊材削去,得到一條橫截面1.5英寸約4厘米)見方、長度與射手等身的弓背材料,從橫截面看,要取偏中間的部分,一半為木心,一半為邊材。

木心相對柔軟而耐壓縮,放在內側,堅硬抗拉的邊材則作外側。

這可以透過觀察橫截面的木紋來判斷,相對稀疏的一側是外側。透過切削木心一側,把材料修整成中間厚、兩頭略薄,然後再由兩個側面將兩端稍稍修窄,略如扁擔。

兩端再進一步用刨子將橫截面修整成八邊形。在修整中,要做到表面平整、兩端對稱、厚薄一致,才能發力均勻。

削出形狀後,要透過彎曲試驗來檢查弓的各段彈性是否均勻。由於天然生長的木質很難完全均勻一致,可能有的地方硬一些,有的地方軟一些,僅僅外形均勻未必力道就一致。

所以,要透過觀察加以修正,把硬度大的地方稍稍削薄一些。弓背大致調整好了,就可以在兩端2英寸5厘米)處分別銼出弦槽,弓背外側深一些,內側略淺。

“弓者,揉木而弦之以發矢”。

制弓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弄彎它。長弓呈簡單的圓弧型,沒有天朝角弓反彎的複雜形狀。英國人不用火烤的方式,那樣會降低弓的張力;也不能一下子彎到位,那樣的話,弓背就是不折斷也要造成內傷而失去彈性,剛才那一陣忙活就白折騰了。

彎曲的過程叫做“馴弓”,就是讓弓背逐步適應彎曲。

做這事需要一個專門的托架。托架可用硬木製成,一端豎著挖個凹槽用來托住弓背,另一端設法垂直固定在地上。

側面由上到下以1.5英寸約3.8厘米)的等距離刻8—10個弦槽,其中第一弦槽距托架頭7.5英寸約20厘米)。在弓背鬆弛狀態將繩子綁住兩端,把弓背的正中架在托架的凹槽上,均勻用力,慢慢拉弦,掛到第一弦槽裡,弓背就被略略彎曲了。

這是,要仔細檢查弓背的曲線是否流暢均勻,標出過於強直的地方,把弓背放鬆後進行修整微調,直到滿意為止。然後再將繩拉開,逐次加大開度向下掛槽,並不斷修整弓背,直到形成一條令人滿意的均勻弧線。

每加拉三、四個弦槽的開度,就可以將繩收緊些。這一過程不能操之過急,特別是每次加大開度之前,最好讓弓背“休息”20—30分鐘,使內部應力得到釋放,以免木質損壞。每次上緊也不可太多,最好一次收緊一英寸。

當達到弓手適合的滿弓開度時,弓就馴好了。

弓手所能拉開的最大開度,相當於手臂平伸出去時由掌心到胸前的距離。這時,卸去托架,給弓背刷上幾層亞麻籽油作為防潮保護層。油幹了,便可以掛弦。弓弦是用羊腸或筋鞣製而成的,彈性和韌性都很好。

這樣的夏梢長弓,在陳茂盛的帶領下,一共做了十副,跟著又做了一千多隻竹箭,跟著就讓餘壯,餘強,陳民泊,陳民生,陳民意,三子等人開始練習箭術,每天幾個人都被要求最少射一百箭,你要知道拉箭也是需要力氣的。

所以這些人都被弄的慘兮兮的,好在有不少的肉補充體力,這樣才讓這群年輕人挺了下來,不過,根據餘壯等人說的,竹箭不好,練習的時候,總是飄飄忽忽的。

餘夏也知道不好,不過,現在也就能這麼湊合。

幾天後,西遊記還剩不到十回的時候,大青山下了一場雪,雪雖然不大,但是卻讓陳茂盛等人感嘆了起來。

“今年的雪來的有點早呀。”陳茂盛首先一聲。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