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乘船越過長江在鎮江上岸,在南岸宿了一晚後然後集結開拔。從鎮江到南京也就一百六十里的路程,快馬加鞭半日即到,可對六萬人的大軍來說,正常行軍需要三天的時間。
所以當陳越率領大軍還在去南京的路途中時,南京城下的捷報已經由余楓派人傳了回來。
當鄭森率軍攻擊清軍綠營兵時,餘楓帶領騎兵突然出現在戰場,一舉把清軍擊潰,騎兵營直衝到長江邊,截住了正在上船八旗騎兵。在騎兵營衝擊之下,八旗軍潰不成軍,無數人被驅趕到江水之中。騎兵營繳獲戰馬兩千餘匹,斬首數百級云云。
看著戰報上的數字,陳越不禁露出了苦笑,搶了兩千匹戰馬,卻只砍了幾百個人頭,可見餘楓的心思全用在了奪取戰馬上。
字裡行間,陳越大致瞭解了戰鬥的情況。恐怕是八旗兵早有撤退之心,餘楓騎兵的突然出現突飛猛進打破了八旗兵撤退的節奏,這才有了這樣的戰果。
而戰報上提及的另一個人的名字更是讓陳越提起了興趣。
鄭森,這應該就是國姓爺鄭成功了,沒想到這一世他這麼快就已經脫穎而出了。
以一萬餘人就敢向滿清大軍發起攻擊,並且戰而勝之,鄭森的膽量和能力非同一般!
看來是金子總要發光,是英雄總是不甘寂寞!
平南軍大軍到來的訊息早就傳到了南京,恰逢城外的清軍也被擊敗,整個南京城一片歡騰。崇禎帝下旨,命令內閣大學士史可法帶領滿朝文武出外城麒麟門,迎接平南軍的勝利凱旋。
以陳越的爵位和天大的功勞,配得上朝廷如此隆重!
是日,南京城內萬人空巷,外城麒麟門外人山人海,無數的百姓等待著英雄的凱旋。應天府差役和錦衣衛傾巢出動,維持著城內外的秩序。
所有人面朝東方,翹首以盼,等待著平南軍、等待著那個年輕侯爺的出現。
當北京淪陷社稷傾覆之時,是他帶著軍隊救出天子,挫敗福王的陰謀,力保大明的江山。
當南京城內依然文恬武嬉,朝爭不休時,是他不顧個人譭譽收拾了蛀蟲一般的勳貴,查抄了有高官顯宦為後臺的揚州鹽商,平穩鹽價使得普通人家都吃的起鹽。
當滿韃大軍攻來各路明軍潰不成軍紛紛投降之時,是他獨守揚州殲滅了滿清十萬大軍,又派騎兵迅速回援,擊退了圍了南京十多日的清軍。
人人心中有桿秤,在南京絕大多數普通百姓心中,他就是大明的英雄,是千里救君王的忠義之臣,是解民於倒懸的青天大老爺。
在這個動盪的年代,對這些因為清軍圍城惶惶不可終日的百姓來說,他們需要豎立一個偶像,需要一個英雄。而平南侯陳越符合成為英雄的一切條件。
他英勇善戰所向無敵,他忠義無雙忠肝義膽,他年少英俊風流倜儻,他年方弱冠就已經封侯麾下統領著千軍萬馬。
就連陳越和坤興公主之間的事情也不知被誰扒出,在民間悄悄傳揚,年少侯爺和妙齡公主之間的趣事讓百姓們津津樂道。
史可法站在群臣中間,默默的等待著平南軍的到來,內心裡複雜無比。
對陳越,他總有一種莫名的情緒。一是為大明有這樣的勇將而感到由衷的高興,再就是為陳越的跋扈和擅權感到苦惱。
驅逐滿韃,收復河山,需要陳越這樣的勇將為國效力,這是無可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