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兵的驅趕下,數以萬計的百姓蹣跚在城牆和揚州城西護城河間,他們擔筐挑土,頂著空中飛舞的箭矢,滿懷著極大的恐懼,向著護城河邁進。
按照多鐸攻城計劃,要把揚州城西側的護城河水引走,填平壕溝,然後才能直接對城牆發動進攻。這些百姓乾的就是以泥土堵塞截斷護城河的重任。
負責看押百姓的清軍綠營兵許諾,只要能夠往返三次把泥土扔進護城河中,便可不再讓他們攻城。
雖然不知道綠營兵說的話算數不算,可對於被抓捕的百姓來說,這就是活下去的希望。
然後便出現了數萬百姓往來與護城河與清軍大營之間,用竹筐,用獨輪車,擔著泥土向護城河而去。
西城城頭,陳越看著這幅情形,臉色極為難看。
西城發生了這麼大規模的戰鬥,他在總督府中再也坐不住,便帶著親衛前來城頭視察。
看著戰罷之後的西門石橋,那橋上無數百姓的屍體,看著被鮮血染紅的護城河水,陳越的嘴角微微抽搐。
滿韃卑鄙的威逼百姓填壕,死多少人他們根本不會在乎,這樣下去的話,護城河裡的水肯定會被抽空,壕溝早晚填平。
經歷滿韃數日紅衣大炮的轟擊,西城城牆破損嚴重,城頭雉堞破損嚴重,最嚴重的是偏北側一處城牆出現了很大的裂紋。
雖然阻止了城內百姓進行了搶修,可是在滿韃大炮不停歇的轟擊下,缺口還是越來越大。
也許用不了幾日,城牆就會被轟塌,那時就是滿韃發起總攻的日子。
沒有紅衣大炮的年代,揚州這樣的雄城想打破無比的困難,只能採用蟻俯攻城或者圍困等待城中糧盡這種笨辦法。
可現在已經到了十七世紀,是冷熱兵器交替使用的年代,這個年代火炮的威力已經非常大。歷史上滿清伐明,就是靠著紅衣大炮屢次轟破城牆,攻城略地。
揚州城雖堅,也頂不住紅衣大炮的狂轟,被轟破城牆也是早晚的事情。
“開炮!”西城指揮李奕卻不管陳越的沉思,自顧自的下了命令。
雖然陳越是平南侯是江北總督,可這西城的最高指揮卻是李奕,具體的作戰他也用不著請示陳越。
隨著李奕的命令,城上火炮火銃弩箭齊齊開火,箭雨彈幕從城頭噴薄而出,向著城下而去。
數不清的百姓被箭矢彈丸擊中,哀叫著摔倒在地上,更多的百姓則不管不顧的低頭狂奔,跑到護城河邊,把肩負的泥土扔進護城河中,然後再飛奔而回。
於此同時,在數千民壯的挖掘下,引水溝渠向護城河迅速的接近。
雖然死傷慘重,可被清軍威逼擔土填河的百姓實在太多,數萬人奔跑在護城河與清軍大營之間,把無數的泥土袋子扔進了護城河中,河水滿溢了出去,泥土構成的堤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向護城河中間延伸,距離截斷護城河也用不了多少時間。
看著這幅情形,陳越讓人喊來李奕,命令他停止進攻。
“侯爺,他們要截斷護城河了!”李奕眼睛通紅,對著陳越大聲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