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廖化意氣風發,心中遐想之時,畢節城的大街小巷中,“蜀”字將旗已縱橫飛舞,引領著大蜀將士們,將每一條街道上的南蠻卒,統統都輾壓,殺成血流成河。
其餘諸門的南蠻軍,聽聞孟獲和高定先後撤逃的訊息,紛紛不戰而逃,不待蜀軍殺至,便已人去樓空。
孟獲和高定二將,則帶著不足五千敗軍,幸運的趕在廖化大軍追至之前,從西門逃了出去。
這一次,廖化並沒有在西門外設圍營。
原因很簡單,一者是廖化兵力沒那麼多,僅僅只是南蠻軍兩倍多,並不足以完成對畢節城的全面包圍。
另一方面廖化則是考慮到,如果把畢節城圍在鐵桶陣,反而有利於南蠻軍眾志誠城,團結起來抱著必死決心守城,不利於他們的分裂瓦解。
倘若南蠻人決死守城,廖化以一萬兵力,想要強攻下畢節城,未必能夠如願。
種種考慮之下,廖化便在荊辛蔡冒等文武的建議下,對西門不圍,給南蠻軍留了點僥倖的心理。
事實證明,廖化的決策是非常正確的。
正是因為西門暢通無阻,所以無論是高定還是孟獲,都沒有抱著必死的決心守城,一旦事有不利便紛紛選擇棄城西逃,反而大大減輕了廖化攻城的難度。
黃昏時分,烽煙漸熄,最後抵抗的南蠻卒被殺盡,畢節城的激烈戰鬥,終於也落下了帷幕。
高定和孟獲二將,這個時候也顧不得指責對方的過失,一路奪路狂奔,沿著向南蠻地區逃去。
廖化則派甘寧等大將,窮追不捨,不給他們絲毫喘息的時間。
驚慌失措的南蠻軍,生恐被蜀軍追上,一路連過數城都不敢入,一直逃出了一百餘里,方才停止後撤。
甘寧一路追輾,兵不血刃奪下了符節等數城,追了兩天兩夜,一直追至牂柯郡城東方才作罷。
牂柯郡乃成都南面重鎮,雖比不上畢節城堅固,卻也是一座要塞,其中有兵馬一千駐守。
高定等率五千兵馬逃至,會合當地守軍,糾集起了八千兵馬,憑著堅固城池,方才敢擺出堅守之勢。
甘寧窮追兩百餘,將士的體力也已進入到強弩之末,眼見攻下牂柯郡已不現實,遂是及時收兵退回了幾十裡外的符節城,向廖化發回捷報。
畢節失陷的訊息,很快四面八方的傳了出去,訊息所過之處,南蠻人無不震恐。
畢節這座東部第一重鎮還在,高定這員不敗戰神也在,他們作夢也不相信,蜀軍有這個擊破畢節城的能力。
殘酷的事實,卻無情的摧毀了他們的自以為是,讓他們驚恐的發現,一覺醒來,蜀軍已攻破畢節,兵鋒真正的殺到了他們的家門口。
安享多年太平的南蠻人們,終於意識到,虎狼般殘暴的蜀人,這一次是真的殺來了,一場可能會令他們家破人亡的戰爭,已無法避免。
幾天之內,從牂柯郡開始,整個南蠻地都陷入了無盡的恐慌之中。
而這種恐慌,也隨著畢節失陷的噩報,很快傳入了南中,傳入到了朱提城中。
南中震動。
數萬南蠻軍士卒,無不為這驚天訊息而震撼,頃刻間都陷入了驚惶當中。
一時間,南蠻營中,議論紛紛,人心惶惶,到處都在流傳著畢節失守的訊息,甚至有傳言,蜀國的大軍已殺到了城下。
大帳中。
一個絕美但女人鐵青著臉坐在那裡,死死的盯著案几上,那兩道分別來自於孟獲和高定的戰報,暗暗咬牙,眼眸之中噴射著憤怒的火焰。
那兩道奏報,皆是關於畢節失守的戰報,內容是一樣,但細節卻頗不相同。
高定在那封奏報中,把畢節失陷的責任,統統都推到了孟獲身上,說孟獲不得號令,擅自棄守而逃,導致畢節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