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此同時,廖化已經派了荊辛,以催運糧草為名,先行一步趕回襄陽。
在那裡,廖化已經準備了兩千兵馬,還有近三十餘艘船給他。
這是簡雍給廖化獻上的計策,簡雍認為,長江一役之所以能大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場突如其來的“南風轉北風”,即使吳軍大敗,但這並不意味著,大蜀的水師就可以橫掃羅城。
相反,逃回羅城的祖茂,麾下尚有一萬精銳的羅城水軍,這是一支戰鬥力相當不可小視的力量。
所以簡雍認為,大蜀水軍就算挾著長江大勝的餘威,順流東下,未必就能夠擊敗祖茂的一萬堅城。
況且,就算擊敗了祖茂水軍,想要短時間內攻克羅城堅城,也非是件容易事。
那時候,若等到孫權重整旗鼓,率吳國援軍再次趕赴羅城,這場戰爭就很可能再次演變成一場持久戰。
為了破羅城,簡雍便向廖化獻計,由他率主力沿長江東進,吸引祖茂的主力,卻由荊辛從襄陽沿長江長驅南下,突襲羅城。
大帳中,廖化凝視著長江兩岸的地圖,心中已經在勾勒著攻破羅城後的戰略。
這時,腳步聲響起,荊辛匆匆而入,看他那凝重的表情,似乎有什麼不好的訊息。
“荊辛,別跟本將說,孫權這麼快就重整旗鼓,前去援助祖茂那老狗了。”廖化淡淡笑道。
荊辛搖了搖頭,卻是嘆道
“哪有那麼快,末將收到的是關於羅城方面的最新情報,恐怕將軍不想看到。”
“祖茂垂死之賊而已,本將還怕他折騰出什麼花不成,什麼情報,說吧。”
廖化絲毫不以為然。
荊辛方將手中帛書奉上,口中道
“根據羅城斥候最新情報,那祖茂似乎對我們已有防備,也不知是聽了誰的建議,竟是在羅城以北的長江沿岸,星夜趕建了幾十座烽火臺,顯然是在防備我軍從襄陽南下,沿著長江水突襲羅城。”
烽火臺!
廖化劍眉一凝,手摸著下巴,眼中流露出幾分意外的神色,似是沒有料到,祖茂這廝突然間變的多了一個心眼,竟然有所防備了。
廖化大張旗鼓的要沿長江東下,攻取羅城,就是為了讓祖茂把羅城主力守軍,都集中到了長江一線。
只要祖茂的水軍主力一走,荊辛的那支偏師,就可以順沿水南下,從北面直奔羅城,趁著城中兵力空虛,一舉攻下羅城。
簡雍所獻的這道計謀,關鍵之處就在於,羅城疏於防備,祖茂的主力來不及回援。
但眼下祖茂在長江下游,沿岸數十里都構築了烽火臺,荊辛的偏師只要一出現,以烽火臺傳播的度,不出一個時辰羅城城就能得到入侵的警報,那個時候,守軍就能夠提前做出準備,關閉城門,組織兵馬上城抵抗。
即使羅城的守軍數量不多,但只要人心未亂,憑著羅城的堅城也能抵抗幾日,只要扛到祖茂的主力水軍回師,簡雍這道聲東擊西的奇襲計劃,便將就此泡湯。
“此必是祖茂之計。”
簡雍很肯定的輕輕一拍案几。
廖化微微點頭,口中輕喃著
“這個祖茂,溜的倒是挺快的,連劉琮也死在了亂軍中,他卻逃回了羅城,看來攻破羅城後,本將不把他千刀萬剮了,還真有點對不起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