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比賽從一開始準備就弄得聲勢浩大,要不怎麼說老盧是弄了個大手筆呢。
四年前從他滿懷著對拳擊運動的一腔熱情費了半天勁好不容易弄出了一個全市少兒拳賽,卻因為各方面組織不周,最後並沒有達到他內心中的預期效果。
原本他是期望能讓全市的小孩都過來跟他學拳,讓他們一下子就對格鬥產生濃厚的興趣,雖然從一開始他也知道這不過是個不切實際地幻想,但是好歹能影響到一部分人才好。
可最終,折騰了一趟下來,喜歡上拳擊的孩子沒有多少,原本就喜歡拳擊的孩子倒是發現了好幾個。
這遠遠沒有達到他的預期。
要知道在少年宮辦的預賽早就把這比賽的口碑給毀了,那些家長回去到處宣揚比賽組織不利,弄得像過家家一樣,對孩子一點兒都不負責。
這種言論搞得本來就討厭讓孩子接觸打打殺殺的家長們更加排斥拳擊運動了。
要不是在最後時刻歪打正著地蹭上了政策的東風,讓他連著上了一段時間的電視,可能連這點收穫都沒有。
那次比賽對老盧來說,最大的收穫可能就是全峰這麼一個他眼裡的拳擊天才了。
所以他在第一次比賽在差強人意中落幕之後,他就憋著一股勁兒想要立刻重新辦起第二屆比賽來。
打算利用新一次的比賽為自己的組織能力正名,也為拳擊運動正名。
初時還好,處在政策蜜月期,他幹什麼都是一路綠燈,結果就在市體委高主任已經拍板決定辦第二次比賽的時候出了事情,整個比賽就這麼耽擱了下來,這一耽擱就是四年。
期間雖然那個名不見經傳地小王記者寫過一篇報道,試圖從當時輿論的反面角度來看待整件事情的發生,可是那篇文章雖然掀起了一時風浪,卻最終如石沉大海沒了下文。
領導的決定哪能因為一篇文章就隨便更改,不過王記者卻在那一年之後不久的時間裡就受到了重用。
有心人已經能在這個時候猜出來,政策其實已經鬆動,只是需要時間去等社會輿論沉澱下來,再讓這件事重新出發。
所以,熱愛拳擊的市民們和朱山市拳擊從業者們一起,整整等了四年。
盧向東沒有理由不把這次比賽搞大,他在得到正式批准之前就從高主任那裡私下得到了風聲,那還是在兩年前,朱山市民眼裡體育運動在朱山市最沉寂的那一段時間,老盧就已經開始暗自籌備了。
他提前做好了前期準備,也跟專業的策劃團隊簽訂了合同,只要專案一上馬,他們立刻殺過來幫他操手這場賽事,力爭將它做成千禧年前朱山市最吸引人的體育盛會。
要說這團隊也挺有意思,老盧雖然健身俱樂部生意做得還算不錯,可遠沒有那麼大的經濟實力和名氣去請高階別的策劃團隊,在兩千年的時候,這樣的策劃還是一線城市大型晚會的專屬策劃者。
只不過這團隊的領頭人在跟老盧接觸的時候感受到了他的勃勃雄心,也被激發出了熱血豪情,不僅承接下來了這單業務,所有的費用還都以成本價算給他。
僅僅是為了他心中熊熊燃燒的奧運情結。
千禧年的奧運會,北京以兩票之差輸給了悉尼。這讓那個團隊的領頭人十分不爽,他原本打算在這跨千禧的兩年裡再也不接跟體育運動有關的單子。
結果在見了老盧之後,就下定決心,就算不能在全國人民面前展示,也至少要把朱山市人民的目光從遠在南半球的悉尼給搶回來。
結果儘管這場比賽比奧運會要早上半年舉行,他們就乾脆利用奧運會在群眾中掀起的體育熱潮為老盧的第一屆全市拳擊大賽暨第二屆全市少兒拳擊比賽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