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比賽輪次的深入,每一輪比賽的場數也隨之減少。
全峰在下面沒等多久便要再次上場。
這次他的對手是一個連贏了兩個普通小孩的拳擊班的學生。
這孩子似乎天生就有多動症,一上臺就興奮地滿場像扇翅膀一樣扇著雙手,讓臺下的人給他鼓勁。
全峰把整個擂臺都讓給他,心想他倒是挺適合二十年後那種商業比賽的氛圍的,也不知他能不能將對拳擊的喜愛保持到那個時候。
哨音吹響,比賽開始。
多動症先一步給全峰施禮,這倒讓全峰有點意外,不過隨後便釋然了。
既然是拳擊班出來的學生,老盧就算平時不教,臨近比賽了也肯定要叮囑自己的小學員們可以輸比賽卻不能失了禮。
像他們這種水平,有人教沒人教就指望這些來體現了。
這孩子身體比全峰一個星期前還要弱,估計也是家長看他這樣才特意送來學拳擊,初衷更多的是想讓他強身健體而已。
沒想到這孩子學得挺用心,技術看起來還算不錯,起碼要比全峰在現場看到的大多數孩子強了不少。
不過,他再強也只是個入門前的水平,想要真正邁過第一道技術門檻他還早著呢。
最起碼,揮拳時蹬地擰腰送肩的動作什麼時候能做得一氣呵成,而不是現在這樣三個獨立動作硬拼在一起,整個人像個關節缺油的木偶似的,什麼時候再談入門吧。
全峰有了跟張志鵬對陣的經驗,知道這些孩子不管是自己喜歡還是家長支援,又或者是有其他別的什麼原因,能出現在這賽場上就算是不易。
他不想讓這些孩子過早的碰到太大的挫折,以至於一下子撲滅的對拳擊的熱情,所以他依然留著力,只守不攻,全當給這些孩子當陪練了。
如果這些孩子知道跟自己對陣的人是一個登上過全國電視直播的邀請賽半職業選手,並且在有心調教他們,不知會做何感想。
全峰在場上的舉動再次引起了臺下關注這場比賽的家長們的議論,
“嘿,這孩子終於遇到對手了嘿!”
“是啊,你看他一直都不還手,是不是前兩場比賽累了?你看對面那孩子比他個頭還小一點!”
“那是我兒子!”
“呦!你家小孩兒可真厲害,那服裝是不是這拳擊班發的啊?”
……
同樣的,老盧也一直暗中觀察著全峰的舉動,畢竟他是自己特邀過來的小選手,說跟其他人一視同仁是不可能的。
他見識過全峰跟自己的大侄子打架時展現出的狀態,那孩子雖然用自由跤摔了小南兩個跟頭,可是移動時的步伐可是徹頭徹尾的拳擊腳步。
他一眼就看出這孩子的底子不錯,萬萬不可能跟自己教出來的那些學了還不到半年拳擊的小孩相提並論。
他所展現出來的紮實基本功,沒個三年五載是練不成的,可憑他對朱山市情的瞭解,哪有家長願意小孩三歲就去練拳擊的?
他對全峰一路取勝毫不驚訝,是以一直沒有過多的關注他。
直到現在,全峰看起來不僅可以輕鬆獲勝,還顯然留著大把的餘地。
那麼他這麼做就只有一種解釋,他在玩兒,他根本沒把自己辦的這個比賽當一回事,老盧搖了搖頭,苦笑了一下,這孩子看起來挺溫和的,沒想到骨子裡這麼狂。
怪不得喜歡拳擊呢。
老盧這麼想實在是錯怪全峰了,全峰的信條從來沒有變過,只要登上了擂臺,就要全力以赴。
可現實是對手實在太過嬌弱,想要打得有來有回,他必須放水。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確實是在玩,不過是在認真的玩。
比賽沒有難度,那就自己創造出點難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