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說,聚集宮門,尋釁滋事,意圖闖宮,這是大罪過,往小了說,不過是一幫孩子鬧騰,朕問問諸位愛卿,若是處置的話,是應該往大了處置,還是往小了處置。”李承乾詢問道。
“陛下,此例不可開,此風不可長。”當即就有大臣站出來說道。
“是啊,陛下。”
站出來的,都是剛才針對書院,針對玄世璟的那一幫人。
李承乾將目光落在了狄仁傑身上。
“狄愛卿怎麼看?”李承乾詢問道。
那一幫人都發話了,這一撥人,總該給個主意吧?
“臣附議。”狄仁傑的回應,倒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怎麼回事?狄仁傑倒戈了?狄仁傑不向著他們了?
“陛下,臣的確是認為,這次學生們的做法,存在過錯,而且,這位大人說的對,此例不可開,此風不可長,若是以後但凡是學生們看不慣的事兒,但凡是朝廷的命令與學生們所想的結果不一樣,學生們都要到宮門口鬧一鬧,逼迫朝廷,這成了什麼樣子?不能開此先河,否則,天下讀書人,必將大亂,無規矩,不成方圓,此事,一定要罰,即便是學生們好心,即便是學生們單純,但是做錯了事,只有罰,才能讓他們得到教訓。”
李承乾點了點頭,狄仁傑的話,也是合了李承乾的心意。
這件事背後沒有推手嗎?沒有人鼓動嗎?
不!一定有,狄仁傑心裡清楚,李承乾心裡也清楚,罪魁禍首心裡更是清楚。
“那.......罰,又該如何罰呢?”李承乾問道。
“陛下,書院鬧出如此之事,臣以為,應當關閉書院一段時間,令所有學子與先生,自省。”崔知溫站了出來說道。
“崔愛卿。”李承乾看向了崔知溫:“昨日下午的時候,你說,你家也有後生攙和到了這件事當中,你可是將你家的後生帶回去了?”
“回陛下,承蒙陛下聖恩,臣已經將那不肖子給帶回去了。”崔知溫說道。
李承乾點了點頭。
“陛下,正是因為家中有晚輩在書院上學,因此,臣才有此建議。”崔知溫說道。
“說來聽聽。”
“回陛下,原本臣家中子弟,家中請了先生自行教導,後來因為仰慕文學院之名聲,因此,家中子弟也有不少,進入了書院之中讀書,陛下,書院培養人才,為大唐所用,書院之中的書生,乃是將來治理大唐的人才,是大唐的根本之一,萬萬不能出現任何一點兒差錯,不管是書院的先生還是書院裡的學生,需得根正苗紅,身家清白,雖說學生們都符合這兩點,但是從今日學生的所作所為來看,書院的學生,儼然已經是心有偏向了,因此,關閉書院,令學生躬身自省,十分有必要。”崔知溫分析道。
“陛下,臣附議。”
“臣等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