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年紀小,但是秦王府的氣氛如何,他是能夠感覺出來的,自己的父皇,與大伯建成太子的爭鬥,也並非只是從武德九年才開始的。
李承乾登基做皇帝,一路走來,也算是順風順水,李承乾很清楚這是為什麼。
一來,自己是母后所出,正兒八經的嫡長子,二來,不否認自己也足夠努力,早年間在東宮的時候,自己剋制住了自己的少年心性,認認真真的做大臣們眼中合格的太子,即便是被老師訓斥,心中不忿,他依舊隱忍。
至於三弟四弟的才能,李承乾也並不是不知道,但是那時候,李承乾就是有那樣的自信,能夠保住自己的位置。
後來吳王和魏王所選擇的道路,也著實是讓李承乾放心了許多,不然的話,局面決計不會像如今這般。
那如今李承乾對李恪和李泰的防備心來自於哪裡呢?
來自於他登基之後,對大唐政事大刀闊斧的改革。
朝堂的鉅變,讓朝中很多朝臣心思不穩,而且,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先前在某些世家眼中,若是皇帝做的實在是太過分的話,那麼他們想要聯手,敢叫日月換新天的事兒,他們可不是不敢做。
那樣的話,他們就必須要推出來一個人,這個人,不是吳王,就是魏王。
從才能性格上來說,吳王最為合適,但是從出身上來說,魏王最為合適。
但是不管是哪一個,都有可能,所以李承乾要防備。
但是好在,這一系列動作之下,兩人並沒有傳出什麼不好的言論,李承乾也順順利利的完成了他想要的變動,而世家大族在朝堂上的勢力,也被大大的削弱了許多,李承乾所掌握的權利,可比李二陛下在位的時候要多的多。
一塊兒蛋糕,有人讓出了位子,這塊蛋糕必定要落在別人手中,這個人不是旁人,就是李承乾,李承乾將成果,完完整整的收入了自己的口袋之中。
而後,李承乾發現了有人能夠撼動的了他的蛋糕,或者說,他的這些東西傳到下一代手中,他不確定李厥能否保得住,所以他就要行動了。
那就是利用來俊臣,在朝堂上或是殺或是貶,藉由玄家的事情,調動了不少外臣,收回了不少權利,含元殿之中,也換了不少新面孔。
但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卻是敢怒不敢言。
因為若是他們背地裡敢說什麼的話,那來俊臣就會像蒼蠅一樣盯上他們,然後迅速的網羅編造罪證,定了他們的罪,他們就會被陛下所處置。
所以他們不能動,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
現在事情終於結束了,來俊臣也被判了斬首抄家,大家心裡的石頭,也終於能夠落地了。
但是相應的,現在李承乾,大權在握,天下兵馬,盡歸李承乾手中,李承乾派誰去調動,誰才有權利去接管軍隊。
隴西也好,遼東也罷,甚至是揚州水師和琉球駐紮的軍隊,李承乾都能牢牢的控制在手中,他們的將領,李承乾也是說調派就調派,說換就換了。
現如今朝中但凡是李承乾下達的命令,若是沒有足夠的理由勸說的話,就連三省的大臣,都反駁不得。
也不知道這算是好事還是壞事了。
“臨安,替朕準備一套衣服,朕要出宮,安排一下。”李承乾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