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長安城王家這邊兒已經解決了,那接下來,琅琊王家的老家,尚有一批王家餘孽,諸位愛卿有何看法?”李承乾的目光掃視著含元殿之中的眾臣。
看來,皇帝是要斬草除根,徹底的『蕩』平王家啊。
含元殿之中的朝臣心中這般想著。
如此一來,一些世家出身的朝臣心中更是害怕了。
“陛下,琅琊王家那邊,王老爺子已經退出了朝堂,並不知長安城這邊兒王家發生了這麼大的事兒,而王家的案子,王老爺子也未必參與其中,若是......”
“這位大人的意思是,長安城王家,與琅琊王家,當是要看成兩家子了?”于志寧站出來問道。
“這.......”那朝臣被于志寧堵的啞口無言。
一眾大臣的目光都投在了于志寧的身上。
以前的于志寧是個翩翩君子,在東宮的時候也一直是醉心於學問,怎麼現在在朝堂上,脾氣比誰都暴啊,這案子,可是關乎到不少人命呢,于志寧知不知道他在說什麼?
知不知道這朝堂上的結果,關係到一大家子人的命啊?
于志寧怎麼會變成現在的這般模樣?
于志寧的變化,也是跟李承乾有關係的。
若是不知道李承乾的志向,若是不知道這當中牽扯的事情,于志寧也斷然不會在朝堂上站隊這麼明顯,態度這麼堅決。
正是因為知道了,于志寧是堅定的站在了自己的學生這邊兒。
“於大人的一句話,可是關乎著一大家子人的『性』命啊。”御史臺的人站出來說道:“陛下,長安城王家一百三十多條人命,一夜之間,盡數灰飛煙滅,臣以為,陛下新政,不可造太多的殺孽,琅琊遠離京師長安,就算王家內部之中有來往,琅琊王家,也是罪不至死,望陛下三思。”
不少人都覺得,就錢莊一事,已經牽扯了太多的人進去,死了太多的人,造了太多的殺孽,這會讓史官對皇帝的評價大大降低。
他們看不見事情背後所帶來的後果,大多隻能看到眼前死了多少多少人,只看到了皇帝嗜殺的一面。
“臣附議,臣以為,琅琊王家諸人,雖有罪,但罪不至抄家問斬。”另外也有朝臣站出來附和御史臺的人的說辭。
狄仁傑站在含元殿之中,聽著朝臣們的爭論,他是不管他們如何去爭論的,他只負責做事情,只負責提交結果,這就是他們大理寺。
朝堂上的政事,狄仁傑很少說話,大理寺只管大理寺該管的。
狄仁傑的資歷,也僅僅限於在大理寺,至於別的地方,他還是太過稚嫩,因為知道,所以他才在別的事情上,少言寡語。
歷來做到大理寺卿的位置上的人,屬狄仁傑最為年輕。
“陛下,臣以為,王家一案,若不嚴肅處理,往後此等案子,將不絕於後。”朝臣之中,又站出來一人,站在了于志寧這邊兒。
“陛下,王家一案,不僅要嚴懲,懲戒起來,更要比平時要狠一些。”
站出來的這位朝臣,依舊是御史臺的人。
李承乾饒有興致的看著這人,沒想到,他們御史臺之中的人,就已經在這件事兒上,出現了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