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以來,楚國上下都洋溢著一種喜慶歡樂的氣息,這主要是因為消失了兩天的楚皇突然出現而造成的,雖然民眾並不知道楚皇在消失了的這段時間都做了什麼,可是他們也並不需要知道這些,他們只要知道楚皇還依舊平安,那麼他們也就可以安心了,對人們來說,楚皇就是他們幸福平安生活的保障。
然而,就在楚國民眾一片祥和安樂的時候,在楚國的軍隊毫無徵兆的開始集結,這種集結十分的隱秘,集結的地點都是選擇野外,而每股軍隊的數目絕對不會超過一萬。
在這些小股的部隊在完成了集結之後,便立刻隱秘的開赴涪陵關。
涪陵關地處楚國北部千嶺山脈中部的一處斷口上,是楚國同往秦國的必經之路,出了涪陵關之後就是大淩河,在大淩河的對面,與楚國的涪陵關隔河相望的就是秦國的南方重要隘口,蒲牢關。
秦國的南部地形其實與楚國的北部極為的相似,在大淩河的北岸,也是有著一條橫亙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秦嶺山脈。
這秦嶺山脈其實與南面的千嶺山脈是一支,只不過被大淩河從中間分開,千百年沖刷下來,形成了現在的這種地貌。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在千嶺斷口的對面,一樣也有著一個同樣的斷口,而秦楚兩國分別在這兩處咽喉路口設立了關城隘口,作為各自國家的門戶,也就是涪陵關和蒲牢關。
由於最近秦國國內的情勢緊張,以至於有大批的難民偷偷的度過大淩河想要進入楚國避難,而楚國雖然並不拒絕這些難民的進入,但是對這些難民的盤查卻十分的嚴密,所以導致在涪陵關外滯留了大批的難民暫時無法過關。
這一天清晨,從涪陵關中出來了一隊官員,由數百官兵保護著來到這些難民的臨時營地。
當難民看見大批官兵出現的時候,都是十分的緊張,不知道這些人要對他們做什麼。
然而,他們的擔心卻是多餘的,在為首的那名官員對他們解釋了一番之後,眾人才知道,這些人來只是要統計一下他們的情況,人們這才放下了一顆心來。
接下來,這些難民在官兵的安排下,一一的被這些官員叫去詢問情況,而眾人的情況也都不一樣,有些人才剛剛進入,便很快的就出來了。
可是另外一些人,卻是進去了很久之後,才終於被放了出來。
不過還好,這些人也只是被問的問題詳細了一些而已,並沒有發生其他的事情。
這種詢問一直持續了整整一天,直到深夜,這些官員和軍兵們才終於回去了。
第二天一早,這些難民被通知,統計過資料的人員已經可以入關同行了,從此以後就是大楚的人民了,而那些還沒有做過統計的,還必須在此等待。
就這樣,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入關的人越來越多,可是從此返回秦國的人也不再少數,而如果是有心人的話,就會察覺到不對,這些人幾乎都是被官員們長時間盤問的那批人。
就這樣,又是過去了將近半個月之後,涪陵關外面的難民不但沒有減少,反而人數卻在一天一天的逐漸增多。
這種情況頓時在難民之中引起了恐慌,有謠言傳出說秦國開始通緝他們,開始抓捕他們的親友,給他們定下罪名,說他們叛國。
叛國這種可是大罪,罪可誅九族,一時間,難民營中開始出現恐慌的情緒,開始有更多的人返回秦國,可是依舊還有人不斷的從秦國來到涪陵關前,這樣的一部分人離開,又有更多人到來,涪陵關前頓時繁華的如同一座巨大的城市。
這一天,不知道為什麼,秦國突然出動了大批的軍隊開始追捕一批難民,甚至不問青紅皂白的隨意斬殺這些難民,而且,這群難民只有一小部分逃到了涪陵關下。
此事一出,立即引起楚國高層的高度關注,楚國隨即派出高層使者與秦國交涉,指責秦軍屠殺楚國民眾,並且提出鄭重的抗議,要求秦國給出解釋,並且要賠償道歉。
與楚國的反映不同,秦國國內卻是根本不清楚這件事的原油始末,被楚國這麼一番指責頓時有些發矇了,不過現在的秦國也是群龍無首的狀態,新政府的那些官員完全就是一群酒囊飯袋,遇到正經事的時候,立時就傻了,也沒有調查,就立刻要查辦那個所謂的屠殺楚國屬民的將軍。
而這個將軍當然不能坐以待斃了,立時聚眾舉事造反,揚言要“清君側重整超綱”,這樣一來,秦國不禁沒有順利的解決緊張的局勢,反而使得局勢變得越來越混亂了起來。
有些事情,在達到一定的階段的時候,就會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的出現連鎖效應,在這樣的一個敏感的時刻,突然出現一個反抗的呼聲,立時引起了更多的響應,一時之間,秦國境內烽煙四起,無數豪強借機紛紛揭竿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