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大將之選
近日來皇上都不早朝,大臣們也只是往太極殿一站,然後就各自散去辦事了。文華殿內,四位內閣大臣正在議事,忽聞皇上駕到,四位大臣排好了隊,一起跪迎。
劉顯腳步匆匆地走到南座,轉身面對眾大臣,然後坐了下來,卻沒有發話。
四位閣臣看到皇上臉色陰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詢問對方是否知道皇上煩惱的原因。但從他們的表情來看,都不知道皇上怎麼了。四人想問卻又不敢,便低下頭只等皇上開口。
“你們都退下。”劉顯吩咐道。
殿內的文吏、侍者放下手裡的活兒,一個個輕手輕腳地退了下去。然後殿內就只剩劉顯與高歡以及四位閣臣。
“朕剛才接到八百里加急文書,內言大將軍今日辰時在軍營中病逝……”
話說到這裡,四位閣臣均是一臉震驚。因為他們很清楚安泰對大梁的重要性,並且現在正是對反王和北遼人反擊的時候,安泰這一死,恐怕就會斷送這次反擊的大好局面。
“太傅臨走前還特意交代了要秘不發喪,以防北遼人趁機偷襲。”劉顯又說道。
“那,太傅可又交代身後之事?諸如今後誰來統領大軍?”中極殿大學士陶元問道。
“倒是提到了一個人?”
“何人?”
“白慕年。”
四位閣臣面面相覷,臉上都是疑惑的神色。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白慕年”這號人物。
“白慕年是太傅的兒子。”劉顯說。他之所以知道,是因為八百里加急的文書對白慕年做了簡單的介紹。裡面寫白慕年武藝高強,自幼學習兵法,並殺伐果斷,是統將之才。但對於文書中說的這些,劉顯是不會相信的。他不可能將十多萬人馬交給一個從沒見過、並且沒有一點名氣的人。反而安泰在臨死前極力推舉自己的兒子,就有種擅權之嫌。雖然安泰在文書中提到了自己的這個想法完全是為了大梁,但,這種說法非常欠缺說服力。
四位閣臣的看法基本相同,不放心將兵馬交給白慕年。
文化閣大學士劉盛更是指出了安泰是想讓安家獨攬兵權,勸劉顯不可任用安泰的親信。
文淵閣大學士徐進倒是認為可以先封白慕年一個先鋒,看看他的御兵之道,若真是個將才,不妨培養起來。
“我們連他人在何處都不知道,還能指望他?”劉盛又說。看來他的反對態度非常明顯。
劉顯看向一直都沒有表態的建極殿大學士張正,“張愛卿,你之所見呢?”
張正道:“微臣以為還是先將白慕年此人找出來,是否能用,瞭解了才知道。”
劉盛又道:“軍不可一日無將,此間當有一人統領兵馬。”
劉顯點頭表示認同,問何人可以為將。
陶元認為蕩寇大將軍黃宗禮最為合適。
徐進則說剿滅南方賊寇已到關鍵時刻,召黃宗禮回來,只怕會前功盡棄。
張正認同徐進之言。
“不如讓御城王統領兵馬如何?”劉盛說道,“御城王聲望不在太傅之下,由他任統帥,定能提升士氣。這樣也能消除太傅逝世對士氣的影響。”
劉顯拍了大腿,笑道:“朕怎麼就沒想到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