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陵見白榆興致很濃,正想跟他仔細講講秦軍即將與趙軍爆發大戰之事,忽然想起旁邊還坐著一對趙國父女,如此一來恐怕會令對方二人感到尷尬,於是話到了嘴邊,又連忙改口道:“哦,我也只是聽說而已,好像……好像是在韓國的上黨郡那邊吧,咱們的大軍正在集結。”
白榆一聽這話,不免有些失望:“原來是韓國啊,那可沒甚稀罕的。韓軍戰力太差,兵力又遠不如咱們大秦,揍他們這幫軟蛋,怕是不用徵召老兵。”
徐陵乾笑了兩聲,連連點頭稱是,卻也沒再多說什麼。
趙德柱急於瞭解這個時空的歷史背景,介面問道:“徐道長說的那個上黨郡,此時應該已經割讓給秦國了吧?”
徐陵聞言微微一愣,隨即頷首道:“沒錯,年初的時候,上黨正式落入我大秦名將王齕之手。”
白榆不明所以,好奇的問道:“既然上黨郡已經屬於大秦的疆土,那為何還要集結大軍呢?難道韓國人居然有膽量奪回去嗎?”
徐陵還沒來得及說話,心中基本有數了的趙德柱笑道:“白老弟有所不知,這其中的根由可複雜得很吶。”
白榆被趙德柱勾的好奇心更大了,連忙追問緣故。趙德柱呵呵一笑,講道:“周赧王五十三年,秦國攻打併佔領了韓國野王,把韓國重鎮上黨郡與本土之間的聯絡完全截斷。韓桓惠王十分驚恐,擔心秦軍一路直逼都城,要了他的老命,於是便派陽城君到秦國謝罪,希望透過獻出上黨的土地以求秦國息兵。誰料,韓王有心割地求和,但上黨郡的郡守馮亭卻不願意降秦,他盤算著要利用趙國的力量對抗秦國,就擅自做主,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轉手獻給了趙國。”
“日他娘!”白榆聞言勃然大怒,忍不住罵道:“這個姓馮的真是個驢球蛋!他說給趙國就給趙國?當我們老秦人都是瓜皮嗎?”
趙德柱哈哈笑道:“馮亭有馮亭的謀算,但是趙國卻一下子作了難。趙王聽說上黨郡欲前來歸順,便召集大臣商議。當時,平陽君趙豹主張不接受上黨郡,認為馮亭不將上黨交給秦國,是想嫁禍給趙國,接受上黨所帶來的災禍要比得到的好處大的多。但是平原君趙勝卻說,發動大軍作戰,經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乃是大利,因此絕不能失去這個機會。”
白榆眨巴眨巴眼睛,問道:“所以,你們大王就接受了?”
趙德柱道:“是啊,我們那位大王是個剛剛繼位不久的年輕君主,他實在是扛不住這種巨大的誘惑,最終還是點頭答應接受了。但是如此一來,也就等於直接觸怒了大秦,導致秦王決定出兵攻趙。周赧王五十五年初,秦國左庶長王齕將軍率領大軍,攻打併佔領了上黨,並有繼續東進的勢頭,而趙國也不甘示弱,任命廉頗老將軍為全軍統帥,指揮趙國兵馬集結於長平地區,隨時準備抵禦秦軍的進攻。徐道長,我說的對嗎?”
徐陵見對方都已經敞敞亮亮的把話說開,自己也就沒必要再有所保留,灑然應道:“老伯講的沒錯,大致就是這麼一個經過。眼下秦趙兩國在上黨長平一線大軍雲集,戰爭一觸即發。”
白榆關心戰事,忍不住問道:“那邊眼下有多少人啊?”
徐陵一愣:“這個我可不清楚,只知道軍力甚多,而且雙方還在不斷向前線輸送集結。”
趙德柱有知識儲備,自然能答得上來:“我聽說,趙國大約有四十多萬吧,而秦軍與他們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更多。倘若連白老弟也徵召入伍的話,我估計大秦至少能有六十萬兵馬出戰。”
“乖乖,兩邊加起來上百萬人啊,”白榆瞠目道:“那豈不是舉國大戰了?”
徐陵點點頭,沉聲道:“你說的沒錯,這就是賭上國運的曠世大戰,無論哪一邊恐怕都輸不起。”
說著,他轉頭對趙德柱和小雅歉然道:“二位莫怪,我們畢竟是秦國子民,內心中還是希望大秦獲勝的。”
白榆見狀也道:“嗯,老秦人當然是想自家得勝。不過老伯請放心,打仗歸打仗,咱們平頭百姓另外論交,你們來我這裡便是客,莫要因為兩國戰事感到彆扭,我和道長都不是那種人。”
趙德柱哈哈一笑,從容道:“謝謝二位的體諒,不過我的想法跟你們恐怕不太一樣,更不會因為這事就不自在。”
徐陵聽他這麼說,不禁好奇的問道:“哦?老伯對此有何高見,不妨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