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趙亮陪著鄭盧雅和楊茹,一起來到了大宋皇城的國子監,參加新組建速援師指揮使一職的文武比試。
雖說今天只是文試部分,主要考較報名者的讀書識字的水準和兵書戰策的功底,規則也有點類似於現代考場上的作文答卷,並沒有什麼精彩的對戰比拼,但仍舊吸引了數量眾多的開封百姓到此觀看。
從國子監大門,一直到兩邊的街口,路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彷彿是年節逛廟會一般,熱鬧的不像話。
所有報名應試的人,都事先領取了兵部發放的綬帶,系在胸襟或腰間,鮮豔的紅色一目瞭然。大家在老百姓的歡呼助威聲中,有序排隊步入國子監,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考試。
趙亮端坐在馬上,看著眼前喧鬧的景象,心中不禁感慨:古代資訊科技不發達,人們也缺少豐富的娛樂活動,所以像這樣的公開比試,往往特別容易引起民眾的興趣,從而積極的參與進來。尤其是像這種選拔軍事人才、進而要帶兵上陣打仗的重要比試,還沒開始,便極大的振奮起了百姓的熱情和士氣,絕非尋常作秀可比。
另外,今天的文試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就是設法淘汰那些只懂廝殺、不通文墨的莽漢。
這回畢竟不是擂臺爭霸,而是挑選合格的指揮官,所以就算武功再高強,沒文化可不行。
果不其然,自打知道還要考察關於兵書戰策的本事,原先報名參加選拔的三百多人,頓時銳減到四十來位,而且多半都是出身將門的勳貴子弟,或者京城各禁軍中的年輕軍官。
趙亮目送鄭盧雅和楊茹進了場,遠遠又看見楊宗保在官差的陪伴下也走入國子監。等了片刻功夫,便聽見院內傳出三記洪亮的銅鑼聲響,知道這是考試正是開始了。
他瞧瞧日頭,估計沒有兩三個小時,這場北宋公務員專場的命題作文考試恐怕結束不了,自己在此處乾等著也無事可做,不如趁現在有空,去看看李二白他們。
依照二白之前給他留的地址,趙亮邊走邊打聽,不一會兒的功夫便來到了昏暗派在開封府落腳的道觀。
此處靠近東京汴梁的城南,是一處幽靜雅緻的小廟。趙亮下馬推門,徑直走進道觀之中四下打量,頓時被正殿的一副畫像所吸引。
我靠,這不是祖師爺熄燈道長嗎?趙亮揉揉眼睛,又仔細看了看畫像。沒錯,正是老道本尊無疑。你還別說,也不曉得是昏暗派哪位弟子的妙筆丹青,居然把熄燈道長畫的栩栩如生,恍若本人來到眼前一樣。
隔了上千年的時空,趙亮許久未見老友,如今目睹熄燈道長的畫像,立時勾起了他的內心的種種回憶,心裡不禁感慨唏噓,一時間竟然看得有些痴了。
就在此時,旁邊的迴廊上響起一個熟悉的聲音:“哎呦,師叔您老人家來啦,弟子未能遠迎,還請仙長師叔恕罪。”
趙亮回過神來,轉頭望去,說話的正是元寶。這個胖乎乎的小道士對著自己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禮。趙亮仔細端瞧,發現這傢伙手裡面拿的不是道士慣使的拂塵,而是商人常用的算盤。
趙亮忍不住噗嗤一樂:“嘿,原來是元寶啊,怎麼著,剛才算賬呢?”
“回稟仙長師叔,弟子確實是在算賬吶,”元寶聞言有點悶悶不樂,答道:“自從掌門師兄領著大夥兒北上抗敵,這開銷就越來越大了。前陣子四位師兄弟從前線回來催糧,可把元寶給愁壞啦。”
趙亮奇道:“他們既然是為國出力,怎麼不找官府幫忙接濟一下,或者在北疆就地採買糧食也行啊,何故千里迢迢的跑回來催糧呢?”
元寶請趙亮到廂房坐下,奉上茶盞說道:“仙長師叔,您老有所不知。一來師兄說咱們是自願出戰,所以不能向官府討要糧草補給;二來北疆連年戰事,百姓民不聊生,這會兒又大軍雲集,民間也沒什麼糧食可供採買啊。所以,師兄弟們的吃食,都得我想辦法從別處弄來。眼下這種局勢,運糧的費用比糧食本身還貴,真的快要揭不開鍋了。”
趙亮思索片刻,問道:“元寶,宗正寺的寺丞,好像叫趙慧庭的,你認識嗎?”
“哦,您說的是淮陽伯爵趙慧庭吧?”元寶說:“以前打過交道,我曾經給他府上安排過幾次道場法事,順帶賺了點跑腿錢。您問他幹嘛?”
趙亮笑道:“行,認識就好。你知道吧,我現在是陛下欽封的臨安侯,在江南皇莊有上百頃的良田,聽說還有過千的佃戶耕種。你這樣,有空去趟宗正寺,就說是我講的,把封地交給你代為打理,今後咱們昏暗派的吃穿用度,你自己把握著安排就好啦。”
“真噠?!”小元寶聞言頓時喜出望外,險些在原地蹦起來:“那可太好啦!道祖保佑道祖保佑!師叔,這下弟子可發達啦,百十口子人的吃穿住用再也不愁!”
趙亮也替元寶高興,吩咐他取過紙筆,寫下一份文書,明確將臨安侯封地委託給道門打理,然後在落款處簽名畫押。元寶把文書疊的整整齊齊,揣進懷裡後又是千恩萬謝。趙亮連忙讓他不要見外,然後又問道:“你師兄呢?他眼下還沒有回來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元寶答道:“師兄昨日回來了。他說奉了您的法旨,帶著四個師弟出門辦事。”
趙亮想起來,他之前拜託二白安排人手,設法暗中保護反穿局大宋處的兩位同事——蕭峰和段譽。李二白雷厲風行,當即就行動起來,估計這會兒已經到應天那邊找人去了。
既然李二白不在家,趙亮閒著也沒事,跟元寶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幾句,瞅瞅時間差不多,便起身告辭。元寶心裡惦記著封地的事,也不多留仙長師叔,送趙亮出了道觀,自己也奔宗正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