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堯叟正在理屈詞窮之際,他新請的幕僚軍師上官雪明忽然開口笑道:“姚大人,您的詞鋒非常犀利,在下實在是佩服至極。不過可惜的是,話雖說的義正辭嚴,事卻做得不那麼光明磊落。”
魯進忠聞聽此言,連忙配合搭話:“哦?上官先生何出此言呢?下官還真想請教。”
上官雪明微微一笑,說道:“姚大人既然說自己是在履行職責,可是為何連公文手續都不去辦妥?千萬別再提什麼時間來不及的理由了,行刑是在明日午時,在那之前還有足足一上午的功夫讓你出具公文、提審犯人,倘若真有冤情,完全能夠延緩行刑的,根本不用半夜偷偷摸摸來此,不是嗎?”
“對呀,放著白天光明正大的路不走,偏偏選在半夜三更提人出獄,嘖嘖,”魯進忠在旁邊一唱一和:“端的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吶。”
上官雪明繼續道:“其二,姚大人堂堂正三品提刑司,手底下的官員小吏一大堆,他放著不用,偏偏領著三個與公務不相干的人來辦差,也算是奇聞一件啊。”
魯進忠嘬著牙花子,連連點頭:“沒錯沒錯,趙公子奉八千歲的旨意,自不必說。可楊宗保卻是寧邊軍的武官,我不記得樞密院何時給過這樣的命令,還得讓他從邊關千里迢迢的跑回來幫忙。至於說那位道長嘛,呵呵,我不清楚到底是什麼路數,恐怕只有姚提刑自己才能解釋吧。”
上官雪明根本不給姚能開口的機會,接著道:“刑部大牢乃是國家司法禁地,無關人等擅自進入,已經是觸犯刑律,輕者仗擊,重者流配。我們來這裡抓捕賊犯,事先都要經過劉敬業大人首肯才行的,而你姚大人執法犯法,還好意思說什麼明正綱紀?”
他略微頓了頓,又說道:“第三點疑問,就是你憑什麼斷定此案另有冤情呢?要知道,即便是提點刑獄司,若是想要複核已經審結的案子,也要有所依據才行。所以,還請您先告訴我們,是不是發現了什麼新的證據。否則,無端提審,就不是防範冤案,而是濫用職權、干擾司法了!”
姚能目前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沒有明確的依據,此時被上官雪明一語道破,頓時有些錯愕。
這個細節,落在老奸巨猾的陳堯叟眼裡,立刻成了致命的殺招,只聽他沉聲道:“殿下,諸位大人,本官覺得上官先生言之有理。當著八千歲和王尚書的面,姚能你不妨說說,為何突然要提審複核即將行刑的軍糧案案犯?”
面對這個硬傷,姚能也只得硬著頭皮強撐:“我接到關於軍糧案的冤情舉告,便立即查閱刑部抄送的通傳卷冊,發現案卷中所列的證據不全,非常可疑,於是才決定連夜突審。”
“證據不全?”陳堯叟冷笑一聲:“你是真糊塗呀,還是在裝糊塗?軍糧一事,涉及到軍務機密,其中包括忠武軍軍糧的來源、運轉的路徑、屯放的地點,以及具體數量、種類和調撥方向,倘若詳盡羅列,必有洩露的風險。這些內容只要落入敵軍探子手中,將會直接威脅到大軍的安全。此等基本常識,竟然能成了你所謂的疑點,真是可笑至極。”
這一回真的輪到姚能無話可說了。倘若他再拿不出可信的新證據,那麼今晚的提審犯人就會變得師出無名。
就算有八千歲小王爺出面保著,頂多也只是他們幾個能全身而退,但穆靈一家則絕對難以倖免。
正在焦急萬分之時,只聽趙亮朗聲說道:“陳大人和上官雪明的說法恐怕也有值得商榷之處。”
陳堯叟眯著眼睛,緊緊盯著趙亮:“哦?尊駕有何話說,陳某洗耳恭聽。”
趙亮笑笑:“先說我們三個人的身份。我是王爺的哥哥、楊宗保是王爺的玩伴、李二白道長是王爺的朋友,我們都是奉八千歲的旨意,前來秘密協助姚大人複核此案的。若是有什麼不爽,你們儘管找小王爺論理去。方才陳大人和上官雪明開口追問憑據,閉口涉及機密,分明只為堵住姚大人查案的路子罷了。但是諸位忘了一點,提點刑獄司並非刑部,也不是大理寺和御史臺,他的職責是核查各個案件審結的合理性,而不是親自查案斷案。只要提刑司對案子有一絲懷疑,也足以要求三法司發還重審!”
這番話講的理直氣壯,令在場眾人都不禁一愣。
當初宋太宗設定提點刑獄司這個官署,等若朝廷派出的“路”一級司法機構,簡稱“提刑司”、“憲司”、“憲臺”,專門監督管理所轄州府的司法審判事務,稽核州府卷案,可以隨時前往各州縣檢查刑獄,舉劾在刑獄方面失職的官員。
從嚴格的意義上講,提刑司的權力也並非大到隻手遮天,說怎麼樣就怎麼樣。相反,他們的辦事原則更加嚴謹,如果沒有紮實過硬的依據,斷然不會輕易推翻三法司和州府縣衙門已經審定的各類案件。
不過,若是以寬泛的意義看,趙亮說的又非常在理。太宗皇帝之所以要立這麼個官員,緊緊盯著各地的司法審判,就是因為擔心出現冤假錯案,以至於傷了民心、亂了法紀。所以只要有丁點懷疑,作為司法監察機構的提刑官,也應該毫不猶豫的展開行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樣一來,上官雪明提出質疑固然沒錯,而趙亮的主張卻也同樣無可厚非。一時間,場面陷入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境地。
姚能主政提刑司多年,要論這個方面,在場沒有一個人能比他更專業,眼見趙亮的一番話稍稍扭轉了不利的局勢,他連忙道:“趙公子所言,正是下官想要說的。淳化四年,杭州通判常蕭遇刺一案,當地州府經過審訊,認為是常大人的小妾馬氏,夥同外人毒殺了親夫。此案當時震驚朝野,先皇曾親自頒旨,要求當地儘快偵破、從速處決。可是正當杭州府準備對馬氏及一干同夥行刑之際,兩浙路提點刑獄司馮博彥馮大人在走訪民情時,風聞此案另有隱情,於是在毫無切實證據的情況下,毅然緊急叫停了法場。那個時候,連兩浙路轉運使都親自出面施壓,力促行刑,可馮大人不肯屈從,堅持要杭州府重新認真審理。最後,朝廷也派出刑部侍郎作為欽差,前往杭州督辦此案,終於令案情水落石出。謀害常蕭的另有其人,而馬氏只是可憐的替罪羊。倘若不是馮大人及時干預,她不僅無端冤死,而且真正的兇手也會逍遙法外。那時姚某剛剛入職提點刑獄司不久,所以對這件事記憶猶新,對馮提刑恪守原則的做法也是欽佩不已。”
他略微頓了頓,向小王爺拱手一揖:“殿下,姚某不才,願效仿前輩,為天地蒼生伸張正義。今天這個軍糧案子,下官管定了,還請您老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