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丁山失守
雷丁山要塞華國也算是經營的相當不錯,整個山頭的防禦連結成一個整體,立體防禦接近完美。
不過沒有什麼東西是毫無破綻的,雷丁山也是如此。
雷丁山最大的問題是它縱深太小,僅僅方圓15公里的山區,很容易被繞過去,就像當初雷丁山被強攻時,裝甲師大搖大擺的就過去了,雷丁山甚至沒有餘力,發射一發炮彈阻止該師的迂迴行動。
為了彌補北方集團對美加國造成的損失,同時也是為了自己多芬堡的縱深考慮,阿戈斯帝諾命令阿薩姆,由佯攻改為正式進攻。
這一點也是考慮到雷丁山防守意外的“薄弱“,作為資深攻城專家,他只是兩天就發現了雷丁山的三個弱點,而這三個弱點,無一不是在其縱深狹窄的基礎上形成。
首先是正面,由於設計者也知道雷丁山的缺點,因此在正面幾乎全是的永久性性工事,但是顯然這些永久性工事由於缺乏縱深的關係過於集中,在其兩翼反而沒有過多保護。
其二是由於缺少縱深,雷丁山缺乏遠端攻擊能力。
其三是防空,同樣由於缺少縱深,雷丁山防空火力很狹窄,飛行器很容易突破。
當然在以前華國空中力量佔優的情況下這一點並沒有什麼關係。
只是阿薩姆突然發現華國的空中力量,似乎遇到了麻煩,沒有想象的那麼厲害。
特別是這次原本只是想著試探雷丁山的戰力,他還非常小心,防空武器隨時出於戒備狀態,地面部隊也沒有那麼發狂的進攻。
就在阿戈斯帝諾下達命令後,阿薩姆立即制定了針對雷丁山的攻擊策略,以美加國北方集團僅有的4架水上飛機,作為突破的主力。
同時地面部隊進行大範圍的迂迴,從其薄弱的兩翼同時發起進攻。
雷丁山的主將,自然明白自己的位置非常尷尬,原本雷丁山只是作為楚王城的側翼防護,主要的任務還是掩護大鐵路的通行。
只是現在在50公里外敵人在多芬建立一個龐大的堡壘工事,雷丁山防守更加顯得勢單力孤。
不過總參謀部考慮到大鐵路的安全,還是命令加強雷丁山的防禦,這原本也沒有問題,大鐵路可以隨時,運送兵力過來。
可是隨著裝甲師突入,以及阿薩姆這個老狐狸漸漸的摸清雷丁山的防禦,開始漸漸對雷丁形成包圍。
而雷丁山原本可以策應的夏延軍隊,卻被調往聖路易斯,奧斯丁的援軍則路途遙遠。
就在華國發起裝甲火車計劃時,雷丁山開始遭受敵人的進攻。
4架從璐公湖起飛的水上飛機,載著4噸炸彈向雷丁山發起了第一輪進攻。
目標很明確是雷丁山的三個主要堡壘。
飛機輕易的突破了華國狹窄的高射炮防線,在3000米高空進行轟炸。
第一輪目標就是駐軍1200人1號堡壘。
4噸炸彈傾瀉而下。於此同時阿薩姆的炮兵也開始發起了自己的炮擊。
號稱千年不毀的第一堡壘被炸塌,600名華國士兵殉國。
水上飛機完成第一次作戰任務立即飛回去進行第二次裝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