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國正兵不時透過肉盾射出冷槍,或者看到被幼軍糾纏住的華國戰士就扔上一顆手雷彈。
華國戰士還以顏色,一個排長喊道手雷。頓時華國戰士們的頭盔上發出一片哐當聲。這一輪手雷的效果最大,敵人密集的湧在一起,將手雷的效果完全吸收。頓時陣地邊緣為之一空。
快,往下投。
這是防止後續敵人接上,這樣可以給上前肉搏的戰士,一個喘息的時間。
機槍也被迅速架上,開始向下咆哮。
儘管這次衝鋒非常成功,第一道壕溝的已經就在腳下。
可是望著滿地的屍體,哪裡還看的到戰壕的影子。
"一營二營四營就地防禦。三營架迫擊炮把敵人步兵炮幹掉。"
現在2團已經沒地方挖掘坑道,如果不把步兵炮幹掉,這邊的損失就慘了。
"團長來不及了,敵人開始架炮了。"華國這邊是輕裝衝鋒,重武器也就是機槍,迫擊炮還需要暈上來。
"什麼,孃的,撤!快撤!柱子,你等下,敢不敢給毛國來一手陰的。"
三毛當機立斷,命令撤退。
敵人火炮是他們華國的k42步兵炮,操作極為簡單,當然威力偏弱,但對步兵還是很有殺傷力的,但他對工事的破壞了力比較,這也是儘管毛國在火炮上處於優勢,但壓制不住防禦陣地的原因。
戰壕對火炮,特別是輕型炮,堪稱價效比最高的防禦工事。
三毛的2團只能無奈的放棄好不容易奪回的陣地。不過“一脈相潮又發揮出奇效。
三毛讓柱子趁敵人還沒爬上來,讓他在一個坑內插了幾桿旗子。
這裡得交代一下,華國是番號制,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就是講的這種軍制。而毛國是隊旗制,就像北方遊牧民族那樣,一個軍隊一杆旗,旗在人在,旗沒了,就意味著這個旗的隊伍或者族群消失了。
所以旗子對毛國的意義,不是華國那樣,通常華國曆史上不少老大都是這邊丟棄,那邊又樹了起來。
而三毛的這個做法,確實陰險無比。
不知情的毛國人看見戰旗,一窩蜂的湧來,這就是最大的戰績,也是華國軍隊"失敗"的證據。
山下毛國的炮已經架好由於角度的關係,炮隊看不到上面的情形,卻可以看到飛揚的旗幟。
而他們前一秒得到的命令還是向高地防線開炮。於是毛國指揮官看到,自己的大炮把自己在敵軍陣地上衝鋒的手下戰士轟到半空,尤其是插旗的地方,簡直人山人海一樣,而自己炮兵自然也重點關照那裡,誰能想到敵人好不容易付出不少傷亡才拿回的陣地,非常乾脆的就丟棄了。
(本章完)
喜歡鐵甲騎兵請大家收藏:()鐵甲騎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