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已經大幅度跨越科學技術,培訓教材一再更新,最新的課本已經提出了網路集中控制理念。這些超前理論都已經被王達民提了出來,雖然聽的人是如同書一般,但是一些控制理論確實已經成立了專項開發組,雖然所謂電腦計算機技術,雲端儲存理念,甚至人機技術,暫時無法理解。
不過其中許多人還是發現了可能的成功技術,比如繼電控制和電子管計算電路,這兩個技術已經相繼有了眉目。相信王達民有生之年,熟悉宅男一族還是能夠再次見到。
在拉夫號上已經能夠見到這技術簡單融合的產物。電子映象管。
再也不用累的狗屎一樣猜測目標的具體座標。
雖然不能在一個顯示器上顯示立體資料,不過戰列艦地方大啊,一排溜十數個顯示器足夠跟蹤每發炮彈的軌跡。
這一切就是整合運算電路的應用,受限於電晶體管技術還不能實際應用,這些邏輯閘電路還是使用的電子管,足足佔了一個房間,還要給它配置強冷空調降溫。
拉夫號已經基本實現自動再定位火控,只要雷達鎖定對手,基本上敵方已經很難擺脫火力覆蓋。當然前提是敵人機動性比火炮自動調節要慢。
這是拉夫號最大優勢,足矣彌補學生們經驗不足,只要命令沒有大問題,拉夫不敢全殲來敵,但自保不成問題。
羅夫察兒看著這些技術資料,顯然比課堂上講解更加令人目眩。
不愧為海上堡壘,這戰力如果是學院的那些老傢伙們來指揮一定發揮十二分的戰鬥力,絕對讓拉夫號震驚世界。
"羅夫艦長,我艦已經離開岸炮支援範圍,馬上就要進入深海了。"
"好的,賈力元向參謀本部要敵我識別訊號。旭義呢?"
"報告費學長在觀察2號爐的情況?"
"怎麼回事?"
"沒事,沒事,我來了,沒啥問題,我去試車4號備用爐,沒發現有什麼問題,我們可以隨時換備臺運作。"
"嗯,這事確實要提前試一下,我還沒想到呢,旭義乾的好。"
"艦長找我什麼事?"
"我們要加速了,你看看有沒有問題,沒問題就把2個鍋爐全部開大最大。"
"沒問題!"
"很好,命令:全速!"
"收到,全速前進。"
拉夫號滿排水量3.42萬噸,三個超級鍋爐,另外還有一個備臺,隨時可以替換任何一個故障鍋爐。
巡航時拉夫號只開1臺半鍋爐,只在戰鬥時何和趕路時才會動力全開,這種時候拉夫號提供的動力可以平地推動胡夫金字塔旁邊的獅人。
他的最高航速可達每時34.2公里,這在當時戰艦中只能稱一般,但是如果考慮到其強大的護甲和12門305毫米火炮,這個速度已經是奇蹟了。
並且接下來的實戰會清楚的告訴學生們,資料並非決勝的關鍵,操作性和運氣才是海戰中最大的因素。
不過拉夫號畢竟是不同其他戰艦,其下水之前就開始列裝所有裝備,而且完全沒有實際的磨合,如果不是華國2萬工匠夜以繼日的趕工,這艘戰艦能不能出戰都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