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號確實值得龔得海得意非凡,這是遠超時代的科技結晶,至少暫時領先其他國家100年。
不過在王達民看來還是太落後了,雷達是電子管制作的脈衝波,波長90兆赫茲,整個雷達像個巨大網子3分鐘轉一圈,可以發現10公里以內的大型艦隻,對老式木質艦艇則效果較差。
發現目標後會在一塊全是小燈泡的大木板上點亮其中一個,等雷達轉過一圈後也就是六分鐘後再次被脈衝波捕捉到後透過前後反射波長的比較,得出目標的距離。
如果是高速艦挺六分鐘時間足夠其擺脫雷達照射,可以說實戰中靠其定位是不現實的。除非把雷達升級到20公里,不過那樣一來天線就太大了,電子管也承受不住大功率衝擊。
拖曳聲納原理是回聲定位,由於技術的原因,都是主動聲納,巨大的咚咚聲,簡直就是給敵人提醒“狼來了”。
這2個裝置,此次更傾向於測試,而不是實用。倒是雙聯巨炮稱得上傑作,全新的供彈機構,不再一次性輸送3發炮彈,而是隻運送一發,減小了升降機的面積,用於增加第二套輸送機構,這麼做不但沒有降低裝彈效率,反而得到了很大提升。
同時第三代供彈機正在加緊研製,這是更大的口徑火炮配套的全自動供彈機,將採用彈頭和彈包分離技術,只在裝彈時進行合體。
這麼做的好處是炮彈減輕了分量和體積,要知道設想中400毫米巨炮,光炮彈彈頭就接近2噸,分開存放也可以減小體積,存放更多炮彈。
新的艦隻直接丟棄了兩側排炮,將空間用來增加第二門雙聯速射炮和一門小口徑130毫米船尾炮。
主炮按照設計理論可以每分鐘發射11發,但經過實際使用,發現偶爾會發生炮彈卡殼現象,經過測試炮擊速度被限制在每分鐘5發,再快退彈機的機械強度達不到,會輕微變形導致卡殼。
但瑕不掩瑜,全艦僅4門主炮卻能打出過去炮艦排擊的效果,而且現在艦炮距離射程遠遠超過第一代炮艦,達到了驚人的14公里。呂布的出現提前結束了前世風靡全球近半個紀元的面對面格鬥的海戰模式。
在王達民出現的時代,這種完美的藝術品一樣的炮艦,幾乎像流星一般一晃而過。
如果不是各種原料輸送存在巨大缺口,王達民恨不得造它幾十艘,立即去佔領全世界。
但王達民畢竟不是神,僅建造呂布號船體,就消耗了半年積累的全部特種鋼,工業基礎太差了,從無到有啊,王達民有時都覺得自己是不是步子太大了,這樣做會不會透支民族創造力。
“應該不會吧。”王達民思緒回到呂布號艦橋,這裡是全艦最厚裝甲的三處地方之一。
“陛下?”龔得海詢問了一下。
王達民點點頭,並未多說什麼。
龔得海見此,便明白王達民真的不會干預他的決斷,於是開始下令。
“起錨!”
海軍出征參考水軍,舉行盛大儀式,王達民看得也是目瞪口呆,這裡就不詳述了。
隨著三聲汽笛巨響,呂布號緩緩駛出碼頭,在這之前劉邦號已經提前離開港口,它將擔任呂布號此次試航的警戒偵查任務。
隨著碼頭漸漸離去,呂布平穩的駛出青島軍港,向大海深處駛去。
龔得海和船上水手和測試的技術人員忙碌異常,一切都顯示非常順利,呂布號沒有出現意外。
呂布號龐大船身出現在海面上時,無數的漁船和商船都親眼目睹了這一巨無霸從眼前透過。
那面飄揚的國旗,自己人感到自豪和激動,敵對勢力則再一次深受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