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溏走得很小心,河東作為他起家的地盤,他自然會在太原安排一兩個逃生密道。
其中這個密道就是直接通往呂粱山一處隱蔽的洞穴之中,這是他早年安排的後路,此事很隱蔽。
但恰好王富海參與過密道的監工,而他又將這事告訴了三個人,三個希望抓住最後救命稻草的人。
“重信,陛下為何還不出來。”
“爹,來了。”二兒子安重容輕聲提醒到。
一個人影出現在洞口,安守貴認得此人乃是石敬溏手下親衛不由得大喜。
“什麼人!”石敬溏的護衛大驚沒想到還有人守在此處。
“陛下莫慌,是臣等。”安守貴獻媚般笑道。
石敬溏看著喜笑顏開的安氏三人,又看了看他們身後近百士卒嘆了口氣:“來吧。”
“難得陛下如此識大體臣就不客氣了,來人送陛下上路。”
一場小規模的廝殺之後安氏三父子,理所應當的提著石敬溏的頭顱,返回太原。
至於車侯能給出多少價碼,恐怕會令安氏三父子失望了。
王達民在石家莊聞知太原已下,連忙發運糧食棉被。太原人間地獄可不是開玩笑的。
太原之役的勝利結束,代表著整個唐境已經全部易主。
王達民登基事宜也就正式提上日程,這事已經沒得商量,用老大人的話說:沒基礎,會慌的。
是的,大部分人還在為衣食發愁呢,提共和實在會令人著急發慌。
於是王達民只能登基,而後打算用一二十年提高民眾的知識水平,再提議共和的事,倒是議會的事因為王達民早已潛移默化,倒是順理成章的透過了。
第一批議會軍政各半,不過大部分人說到底還是軍方的人,不少管理地方政務的還是軍隊裡轉業出來的人。
造成這個局面一個是實在沒人,王達民自己培訓的人,第一批200人才僅僅完成了小學課目,即便如此也已經放了下去。另一個原因也是王達民為了集權的需要。
民間的教育雖然也是蓬勃發展,比如平安葉縣,比如教會。但民間畢竟是民間偏重很厲害,像平安大部分學算數和標準化,教會則偏重識字教育。所以短期內還是用不上。不過倒是省了王達民不少初期教育工作,第二批500人估計年底就可以派用處了。加上這次南北同時開戰,不少的傷兵可以轉業地方,因該可以減輕官吏的空缺。
南邊的局勢還是那樣,南陵動不了,南昌已經拿下,武漢戰役在籌備中。不過估計主攻的隊伍就不是李弘召的水軍了,水軍的武器彈藥已經不多了,李弘召必須預留炮彈對付那支失蹤的武漢水軍炮艦。
而且佔領地百姓還未歸順,羅志成隊伍光是維持這些地方局勢就牽住了許多兵力。所以對武漢的戰役可能只能靠長沙了。不過這得等王達民開國大典之後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