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警衛連聊了一會,王達民便領著小九和四人出門而去。
王達民現在沒地方去,在警衛連梳洗蹭了一頓早飯,時間才7點。只好先去鎮使府。
鎮使府裡原來劉老大人還待了幾天,不過後來就空了。這幾天劉老大人回來述職。
本來羅志成也要回來。不過武寧的形式很糟糕,張敬達的駐紮在邊疆的守軍,全都跑了。
這還不算很多張敬達的心腹逃入大別山當起土匪,專門和羅志成做對。
當地計程車族大戶都是和張敬達多少都有些關係的,對王達民的人也很仇視。
相比之下劉剛的轄地更大,人口也更多,反而對抗很小。劉剛和老大人在那裡的工作開展的很順利。
湘江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往各地,同時各處新欣產業也開始建立起來。
第一條連線長沙至江陵的水泥路開始建造。途中會遇到2條中型河流,這將考驗建築師的設計的是否可行。
至於地理,王達民將後世活躍的地震帶標了出來,只是不知道隔了1000年會不有差錯。
早知道南面這麼容易,王達民後悔沒有把漢國也吃下來。
不過老大人分析後,王達民才意識到自己想的簡單了。
吳越兩國現在裝備了些新火器,兩家鬧得挺歡,不斷向王達民購買軍火。
沒辦法王達民提供了技術,可是處處留手。不是鋼鐵不過關,就是工具裝置太差,人員技術能力爛大街。
他們自己造的火槍質量又爛又少,不是卡殼就是炸膛。嘗過火槍的好處之後,又不甘心放棄,只好自己研究同時向王達民購買技術和軍火。
這便是王達民南邊的局勢。王達民站起身來,活動了幾下身體。
然後開始沉思,南邊已經大致沒有問題,但北邊的情況就複雜了許多。
李從厚的小朝廷還在和獨眼龍比劃談判技巧。李嗣源透過向鷹定購了5000支燧發的火槍,目前大軍行進到衛州駐紮下來,說是等待火槍交貨。
這一舉使範延光十分緊張。雖然範延光也有數萬新軍,但訓練的不夠,而且武器彈藥嚴重不足。
開始的時候是因為王達民向南邊用兵,武器彈藥都投入到那裡。範延光除了一些訓練用槍和彈藥,其它武器都不多。
後來是瓦橋關形勢嚴峻,更需要武器儲備。從各種情報來看,一旦開戰,契丹人必定會馬上切斷瓦橋關後路,前後夾擊。
瓦橋關車候和那個營的人,會在一段時間內失去補給,因此現在除了南邊少量補充彈藥,其它戰事都已經暫停,全力向瓦橋關輸送物資。
至於範延光這邊,畢竟是後路防守,靠近王達民的地盤,輸送資源還比較容易的。
不過有個不好的情況,王鵬的人手秘密進行調查,主要是範延光手下有幾人,確實不像話,而且個別隊伍有反水的跡象。
王達民也通告了範延光采取措施控制這些人。但範延光好像並不在意,這好像是這個時代人的通病,對武將都很容忍,難怪宋朝會想到文人領軍的方式。
王達民有時也考慮過這個問題,許多小說都批駁這一方式。王達民覺得,這論調並不完全對,文人領軍的宋朝可是歷史上很長的朝代,既然存在必有其合理之處。
所以王達民的軍隊應該還是傾向於文人制軍,畢竟王達民要求軍隊將領都需要識字,士兵訓練之餘也要學習各種知識。
或許與宋朝酸儒不同,王達民是自上而下都是‘有文化’的人,他們都是接受王達民科學教育。
不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畢竟王達民的人才儲備還是太少了,想要全民教育,難度可不小。
要不然也不會推出啟世行動,讓教會的牧師替代教育工作,這裡面的隱患可不小。
車候探查北境損失不小,主要是漢奸趙家助紂為虐,讓許多探子在北境犧牲。
不過北邊的訊息還是源源不斷的透過車候那裡向王達民匯總報告。
契丹、回乞突厥分支)現在加上阻卜蒙古祖先)也加入了聯軍,而且行動極其迅速。陰山山脈北面,契丹聯軍的帳篷連綿數百里,無邊無際。
雁門一線,除了雲州大同)刺史李淮、應州應縣)刺史郭崇威、寰州東馬邑)刺史牙將劉佟怒殺使臣和刺史帶領百姓,準備誓死保衛雲州。
其它地方已經表示投降太原,尤其朔州、應州、蔚州,代州指揮史安氏三父子直接關閉通向中原一側的關門,等待契丹新主子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