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記得我驕傲的說~”
“這世界我曾經來過~”
“不要告訴我永恆是什麼~”
“我在最燦爛的瞬間毀滅~”
“……”
副歌部分。
現場的觀眾和猜評團成員,都已經聽麻了。
沒有高音的展現,也沒有什麼炫技。
就純以人聲來抒發情感,居然觸動了很多人內心最柔軟的那一部分。
當秦默唱完這一段兒。
口哨聲再次響起。
同時,現場的樂隊也開始了工作。
鋼琴和絃樂都跟了進來。
這部分旋律,依然是改編的那首《eekend》。
之所以偏執於用這段兒旋律,是因為秦默在另一個世界,有七八年的時間裡,都是使用這首純音樂做手機鈴聲。
所以在和梁啟波討論編曲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了這段旋律,然後將自己最熟悉的片段,用吹口哨的方式哼給了他。
沒想到,梁啟波一聽就拍板認定,這段旋律不僅可以用,而且以口哨的形式展現最好。
間奏過後。
鼓聲跟著響起。
秦默再次開口唱道:
“像我這樣優秀的人~”
“本該燦爛過一生~”
“怎麼二十多年到頭來~”
“還在人海里浮沉~”
“像我這樣聰明的人~”
“早就告別了單純~”
“怎麼還是用了一段情~”
“去換一身傷痕~”
臺下觀眾再次愣神,這是什麼歌?
當即不禁左右之間互相詢問:
“啊?這歌你聽過嗎?”
“沒有啊!”
“這旋律你熟嗎?”
“不熟!以前完全沒聽過!”
“不是翻唱?這什麼情況啊?難道是一首翻唱,加一首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