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永珍環境委員會發檔案指出,大機率上,小行星雖然不會直接傷及人類,但對海洋的生態環境來說,依然是不容忽視的破壞。
而且也不能百分之百確認,撞擊完全不會直接傷及人類,所以委員會希望各國能夠同心協力,攔截該小行星,阻止撞擊事件的發生。
除了對小行星問題以及攔截方案的闡述,檔案當然也提到了林寒捐的那25億人民幣。
整個攔截方案,一共就50億的預算,林寒一個人就擔了一半,這自是讓各國政府一陣汗顏。
剩下25億人民幣,也就相當於四億美元左右,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人人有份,其實也沒多大負擔。
於是在媒體的起鬨中,情願不情願,各國政府都陸續表態支援永珍環境委員會的提議,助力攔截小行星,維護世界安定。
因為最初的預測撞擊點在北美,所以美國此前已經準備好了用來發射核武的特殊運載火箭“扞衛者a1”,但由於後來預測撞擊點偏移至太平洋,所以又暫時放棄發射。
現在有永珍環境委員會組織,錢也迅速到位,所以方案很快敲定,由美國發射核彈摧毀該小行星。
發射過程會有一次引力彈弓,藉助月球引力為火箭加速,最終在距離地球大約三百萬公里的位置,透過扞衛者a1攜帶的數枚核彈實施摧毀。
這個計劃由永珍環境委員會組織,五常帶頭,世界各國摒棄前嫌,通力合作。
一時間,全世界都洋溢著精誠團結、人定勝天的熱烈氣氛。藉此,永珍環境委員會的權威地位自然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凸顯。
……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過去。
扞衛者a1的發射地點位於哥倫比亞南部的赤道線上,赤道線速度最大,透過赤道的慣性力,火箭可以獲得更大的速度,從而節省燃料,提高成功率。
在危機遍佈的宇宙面前,人類的力量還是太過渺小,每個步驟都必須要精打細算,否則一個不慎,可能就是大難臨頭。
而有的時候,即便慎之又慎,也無法迴避災難的降臨。
比如,大型恆星在毀滅時會爆發出巨量的伽馬射線,其威力之強,倘若正面擊中地球,場景便和火焰噴射器擊中蘋果差不多。
最重要的是,因為伽瑪射線的傳播速度即光速,所以這種災難是完全不可預測的,且以人類目前的科技,也完全無法抵禦。
說不定,只下一秒鐘,地球就會被巨量的伽馬射線烤焦,渾然不覺的人類,更是瞬間就被蒸發……
這種超小機率事件不提,便是相對常見的小行星撞地球,人類對付起來,也並非那麼容易。
小行星隔得太遠,一來是打不到、打不準,二來即便命中,在真空環境中,由於無法產生衝擊波,核彈的威力也會大打折扣。
小行星靠近地球了,人類倒是能打準,核彈威力也夠大,但同時卻也容易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只有不遠不近,天時地利人和,才能順利攔截並摧毀小行星。
條件苛刻,各種技術門檻極高。而且那麼多小行星在天外遊蕩,人類觀察到的只是少數,預測也頗為困難。
眼下這顆小行星,直徑三百米,速度不快,總體來說威脅不大,但如果沒有提前觀測到,萬一砸到陸地上,小國直接就可以亡國滅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