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潘多拉星球的這些生物的幫助下,戰況發生了逆轉。
人類地面部隊被數量龐大的硬甲犀和鬣狗聯軍打得潰不成軍,天空戰場方面,如潮水般的伊卡蘭也往往是五六隻、七八隻、乃至於十隻對付一架戰機,以數量彌補質量,以龍海戰術將人類的戰機紛紛淹沒,摧毀了一架又一架戰機。
而觀眾們的情緒也在這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中被沈歡成功地引導轉向,這讓他們看到同為人類的那些僱傭兵們被硬甲犀和鬣狗殺死,看到戰機上的戰士們被伊卡蘭一口吞下,並沒有生起同為人類的同情心,反而是感到極為痛快。
再看到傑羅德上校竟然沒有死,反而是憑藉著自己的果斷和戰術修養乘坐著一架機甲成功降落逃生後,觀眾們也沒有為同類的逃生感到慶幸,反而是更加又緊張了起來。
還好,又經過了一段緊張的叢林肉搏後,傑克和娜塔莉最終合力擊殺了傑羅德上校。在戰鬥中肉身安全環境被破壞、身處險境的傑克也及時被娜塔莉救了下來。
到了這裡,觀眾們在整個武戲過程中一直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了下來,終於有了邪惡被戰勝、正義得到了伸張的暢快感,情緒得到了徹底的釋放。
……
在影片的最後,傑克接受了蘇泰的遺願,接任了奧卡蒂亞的族長,礦業公司的地球人們大部分也被遣返回了地球,只有少部分被允許留了下來。
至於傑克,他也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完成了他的最後一篇科研日誌,然後選擇了前往聖地,透過儀式真正成為了一位那威人。
影片就在成為那威人的傑克,所睜開的雙眼大特寫中,結束了。
……
影片已經結束,大銀幕上,黑屏字幕還在放送著各色名單,許多觀眾已經起身離場,宋銘陽卻是坐著沒動,還戴著眼鏡,兀自出神。
這對於他來說可是破天荒頭一遭。
而他現在正想一個問題,那就是電影行業的發展方向問題。
談到電影行業的方向上,最廣為人知的,大概就是商業片和藝術片的兩大方向了,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更高層面的方向,那就是故事和製作技術的方向之爭。
製作技術的發展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電影”這種事物的誕生源頭,其實就是製作技術所導致的。正因為有了相應的製作技術,才有了電影,而之後,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真人實拍到特效製作,從2D到3D,每一次都是製作技術的發展。
故事的發展方向上,也是同樣歷史悠久:從一段實拍片段就能稱為電影,到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從粗糙的電影劃分,到正劇、喜劇、愛情片、恐怖片等等的詳細劃分,從故事,到商業片、藝術片的的兩大陣營劃分……
這兩者一為表,一為裡,是構成了電影的兩大要素,在整個電影歷史上兩者也是互為補充,螺旋形交替支撐發展的。
在宋銘陽看來,這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
但是近幾十年來,有這樣一種趨勢和現狀,那就是,對於電影好壞的評價,更傾向於故事方面,再近些年,更是傾向於“深度”方面——在這方面,各種電影獎項的設立以及引導“居功至偉”。
這點在幾年前的華國體現得尤為嚴重:在幾年前乃至於十幾年前的華國,只要你有一定的專業功底,抓一個看起來很沉重的社會話題去拍,那就是所謂的好電影。即使拍得糙,那也是原生態,真實,是好電影。要是肯拍得灰暗一點,那就更好了,要被吹上天,是要去到處拿獎的節奏。
近些年來的華國,這方面倒是稍微好轉了一些,老老實實拍電影的多了不少,但是想要收穫大眾好評,想要被吹起來,還是要有所謂的“深度”。
宋銘陽知道,這是電影工業發展必經的一個過程,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在於快速成長、處於話語權主導地位的一部分“先進”的華國人正處於一個尷尬階段:他們已經脫離了簡單看一個電影故事的境界,有了更多的追求,但是本身電影知識的半吊子水平,又讓他們看不出很多專業的東西來,無法全面地認識一部電影,只能從容易看得到的“深度”來判斷一部電影的水平高低。
同時,這也和華國的電影工業發展狀況有關:華國目前的電影工業,學外國的技術還沒學全呢,更別提自我創新了。在電影工業上不領先,自然就只能先從故事方面入手著重打出優勢來了。
兩方面因素結合影響之下,導致現在華國的這樣一種電影評價大環境。
對於《阿凡達》這部電影,宋銘陽在今天這一通觀影下來,對其綜合評分可以說是相當高的,滿分有10分,他可以打到9.8分——他這是從最全面綜合的方向去打分的,涵蓋了表裡兩大方向以及兩者下屬的各種細分性專案。
他認為這部電影,絕對稱得上“偉大”兩字,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電影。
可是在國內的這種大環境下,《阿凡達》這部電影,在宋銘陽看來很可能得不到他認為的應有的“公正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