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衝著這一點,這部電影也許就會成為院線主們的最好朋友,得到最大力、最無私的資源傾斜。
因為它可能會是院線的救世主,而救世主,自然應該光芒萬丈,那樣才能救世。
……
“但是,你總有醒來的一刻。”
電影還在放映著,電影的男主角沈歡也終於出現在了觀眾面前。
沈歡的鏡頭語言乾淨利落,用很短的時間就交代了他所飾演的這位名叫“傑克”的男主角的身份背景、人物性格:這是在一個未來世界,傑克是一個下半身癱瘓、沒錢做手術、需要靠輪椅行走的退伍軍人,他很是要強,雖然下半身癱瘓了卻也不認為自己比別人差,在酒吧中的一場戲,則是展現出了傑克的正義感。
在展現傑克的過程中,沈歡也將一個未來世界以背景的方式緩緩呈現在了觀眾面前:這裡的城市公共交通是掛在天上行駛的空中地鐵,這裡街上的廣告是立體投影形式的,這裡的人依然很多,甚至比現在這個世界更多更密集……
和之前一樣,這些畫面依然是細膩真實、環繞周圍,觀眾們就像是走進了螢幕中去看一樣,而不是像傳統的那些電影一樣,隔著一段距離在看。
這種感覺令人新奇又震撼。
而此時宋銘陽也從他的那些思緒中回過了神來,前所未有的認真觀看起這部電影來,或者說是享受。只是在享受的同時,他依然還是避免不了習慣性地在心底做著評價。
很棒的把控能力,做得好!
對於絕大部分觀眾來說,這一部分劇情似乎乏善可陳,但是宋銘陽卻從中看出了許多門道、以及導演的深厚功力來,尤其是在科幻片上的功力。
近些年來,隨著華國影視行業的騰飛,種類也在越擴越廣,開始涉及科幻片領域,只是暫時還沒有什麼成功的科幻片。迄今為止最熱的一部科幻片,大概也就是去年的《最後的燕京》了。
那是一部投資2億多,號稱打磨了三年半的大片,宣傳也很給力,炒出了“華國科幻片的希望”的名頭來,讓缺乏本國科幻電影標杆的華國觀眾們很是期待,上映時熱度非常高,可以說是當時最熱的電影了,但是上映後卻是遭遇了滑鐵盧,口碑慘淡,票房跳水式下跌。
宋銘陽當時自然也是看過那部電影的,事後還發過文章,做過總結。
在宋銘陽看來,那部電影的毛病實在是太多了:演員表演基本功不過關,故事節奏和劇情有問題,鏡頭支離破碎、表現力太差等等,而在這些問題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導演不會拍科幻片。
《最後的燕京》中,導演有很多次都在用大量的對話專門介紹一些影片中特有的所謂科幻概念物品,拍得就像是電視購物一樣,但實際上那都是一些好萊塢用爛了的概念,卻被導演當做寶,似乎這樣專門介紹一下,這就是科幻片了。
而在《阿凡達》這裡就不一樣了。
沈歡根本沒有專門去介紹這個未來世界,他只是把那些科幻的未來事物以背景細節的方式,在劇情之中非常自然地“漏”出來,而他的敘事牢牢地圍繞著男主角傑克,這樣的拍攝方式,讓那些科幻概念既表現了出來,讓觀眾意識到,同時又很自然真實。
《最後的燕京》,就像是用幾個點撐起來、導演拉著你的耳朵大聲告訴你“這是未來世界!”的“未來世界”,而《阿凡達》,則是用大量細節鋪陳構造展現在你眼前,導演不發一言讓你自己去覺得“這是未來世界!”的一個未來世界。
光是從這一點上,兩者之間的功力差距,在宋銘陽就眼中一覽無餘。
……
千里之外的陳婉嫻,想得就沒有宋銘陽這麼多了。
她只是在看著眼前那個躺在地上汙水中的沈歡,心中有一種奇怪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