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對於小樣演員的挑選上,沈歡和李海峰的想法一樣,自然也是希望越出名的越好了,比如說齊宗然,比如說何蓉。
這兩位都是國內名氣最大的那一撥小品演員之一,央視春晚的常客。
這倒並不是說這兩人的綜合硬實力在整個圈子裡就是頂尖的了,民間說不定就還有比他們更強的,但是沈歡對於這個圈子裡的實力不瞭解,也就只能透過這種方式去分辨優劣了。
可是這兩位有央視春晚的任務在身,自然是不可能跑來跟他出這個小樣的,其他那些沈歡知道名字的,大體也都是這樣。
而在這方面,李海峰就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幫助作用。
他對於這個圈子的瞭解,可比沈歡多多了,給出了好幾個名字來供沈歡選擇,“……這些演員的實力還是比較過關的,今年也沒有進央視春晚的名單,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空閒的。我這裡再聯絡一下,過來的問題應該不大。”
李海峰這裡沒有吹牛,而他之所以這麼有把握對方會過來,也是基於兩點原因:一,是他相信對方還是會賣他這個面子的,二,則是因為這個事情的特殊性。
這個小樣要是成了,是有可能上春晚的,而作為小樣的出演演員,如果他們在小樣裡表現出色的話,也是有一定機會能夠跟著的,從而就獲得了上央視春晚的機會,這對於對方來說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沈歡聽完李海峰說的這幾個名字,像是在聽天書一樣。
他對於這個圈子實在是不瞭解,李海峰說的這幾個名字,又是不出名的那一種,聽著感覺都一樣,也分不出個好壞來。只不過既然是李海峰推薦的,相信實力應該還是有的。
他又想了一下後,問道:“那在這些個男演員裡面,有沒有腦袋大脖子粗的?當然,也不用特別大,有那麼個意思出來就行了,還是以實力為主。”
李海峰一笑,道:“我給你推薦的這幾個男演員,都是這樣的,這點沈導你不用擔心。”
李海峰的思慮還是比較縝密的,也看過沈歡的這個本子,又對這件事上心,沈歡所提的這一點,他自然也是早就考慮到了的。
其實他在這方面甚至都不用特別在意,因為很多有實力的小品演員,其實都是這麼個形象。
沈歡點了點頭,又想了一下,笑道:“說句實在話,我對李導你說的這些演員實在沒什麼印象,不知道他們的作上能不能找到?”
李海峰想了下,答道:“應該都能找到,他們在圈子裡還都是有些名氣的。”
沈歡於是說道:“那李導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先把你說的這些個人的作品都看一看,瞭解一下,然後再決定找誰,反正這也浪費不了多少時間,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李海峰點頭,“應該的。”說著,就主動開始告辭了,“那就這麼說?”
沈歡點頭,“就這麼說。”
……
送走李海峰後,沈歡就去開啟了膝上型電腦,根據李海峰提供的名單把這些演員們的作品一一找了出來,開始看起來,順手還開啟了一個文件,一邊看,一邊記錄著這些演員們的表演特點。
趙傑,節奏不錯,臺詞功底稍微差了些……
郭泰金,臺詞和肢體的基本功可以,但是模式化太嚴重,沒細節,也沒有半點自然感……
呂麗雅,這什麼節奏?能放不能收,這臺詞也是,太硬邦邦了……
……
小品的含義很廣泛,放在表演裡面,基本上就是指小而精煉的表演片段,這也是藝術表演屆最初的小品含義。時至如今,各大藝術類院校中還是有這樣的傳統,課堂小結、小考之類時,還是會佈置出題,讓學生們出個小品。
這樣的小品,可以理解為濃縮的小電影。
後來隨著時代的推進,沈歡記得是在這個世界83年央視春晚舞臺上,出現了一個名叫《羊肉串》的小品類節目,由此開闢出了一個新的類別,就是喜劇小品,這也是如今普羅大眾對於“小品”的認知,其含義,甚至反超了小品的本義,而大家隨後也紛紛適應,開始習慣性地把喜劇小品直接叫做小品。
因為其形式本身就脫胎自表演,所以在內在的很多東西上,喜劇小品和影視表演是存在共同性的,當然了,喜劇小品和影視表演之間也是存在著許多不同點的,比如說,喜劇小品對於演員臺詞方面的要求和影視表演不同,在表演的收放度上,也是和影視表演不同的,簡單來說,喜劇小品要更加“放”一些,等等等等,諸如此類,不同點還是非常多的。
一個致力於拍電視劇和電影的演員,要是把他的那一套直接照搬到喜劇小品上來,因為這些不同點的存在,往往會導致功力大減的現象。
這是在表演上,在創作上,兩者之間同樣存在相同點和不同點,在此就不贅述了。
在喜劇小品上非常出色的創作者、演員,到了大銀幕上往往會令人失望,同樣的,在大銀幕上非常出色的創作者、演員,到了喜劇小品上也很可能流於平庸。雖然其中不乏一些特例,但是特例太少了,從大趨勢上來看,這是個很正常並且經過好多人驗證的事情,這也是之前央視春晚節目組不大看好沈歡這個提議的原因。
而沈歡對於小品的理解還真遠不如他對於影視表演上的理解,他之所以現在能夠一本正經地觀看評價,一是基於表演的共通性,二則是直接把這些演員所展現出來的能力代入到他要呈現的作品上。
相對於那些拿著個虛無縹緲的本子的人來說,他腦子裡可是有現成的案例可以用來進行比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