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歡的問話在他看來非常無知,完全是不懂文學的發問。
這個身處輿論風波中的歌手究竟知道不知道,他貼在微博上的那些作品有多麼的精彩優秀?那樣的作品,一生中能夠寫出來十篇已經是才華橫溢,差不多要耗盡畢生心血了,此生也已經足矣,怎麼可能像生產工業產品一樣源源不斷地往外生產呢?
那些作品真的會是這樣一個不懂文學的傢伙寫出來的?
從目前來看,事件真相好像越來越像是如羅明海所說了。
沈歡卻是不管吳清晨心中怎麼想的,鍥而不捨繼續發問:“那如果是人多的情況下呢?比如說,就像羅先生他們一樣,這麼多人一起進行創作?因為在影視圈中進行劇本創作的時候,就經常是好幾個編劇一起寫,整體效果往往會比一個編劇寫要好。”
吳清晨又是搖了搖頭,“就如沈先生你所說,那是劇本創作,而我們現在討論的是詩、詞以及散文,兩者從本質上來說是不一樣的。劇本創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很像是搭建房屋、構建框架,自然可以齊心協力,而且它最終的呈現是透過影視劇表現出來,人們並無法直觀地看到這些內裡的骨架是怎樣一副模樣,但是我們正在討論的這些文體,更多的是一種情緒、思想的抒發,其作品本身就是統一的,最終也不需要透過外包裝來呈現在受眾面前,是直面受眾的,兩者是不同的。”
“從我個人的角度出發,我認為人數上的疊加並無法有助於作品質量的提升,更多的還是看個人的經驗、技巧和靈感。否則的話,若是人數的單純疊加就可以提升作品質量,那為什麼世界上的經典文學作品是如此的少呢?”
吳清晨所說的,也是他為什麼在這件事上保持中立態度的原因之一,因為他覺得“文學工作室”這樣的形式或許能夠生產出一些平均水平的商業作品,但是像《逍遙遊》這樣優秀精彩、令他都忍不住拍案叫絕的作品,絕對不是單靠人數的優勢就可以疊加出來的。
到這種層面上,靠的完全就是天賦和才華了。
所以他對羅明海他們也是存疑的,只不過從目前他所看到的情況來看,比起這個看起來好像不太懂文學創作規律的沈歡來,好像還是羅明海他們更加靠譜點,因為他還記得羅明海之前所說的那句話呢。
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他非常喜歡這句話。
和沈歡相比,好像還是羅明海他們更有文學才華一些。
……
說實話,這個直播看到現在,不管是現場的人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們,都猜不出來沈歡沈歡想要幹什麼,不過這並沒有讓他們感到無聊轉開臺去,反而是更加專注地看著這場新聞釋出會的直播。
沈歡成功地把他們的胃口都吊了起來,讓人們想要看到他究竟想要幹什麼。
在沒有看到之前,他們大概是不會離開的。
而在被吊起胃口來的同時,沈歡的幾個確認也在他們心中對這件事慢慢產生了一個清晰的印象,不再只是很多人之前那樣單純而又模糊地只有一個“沈歡找人代筆”的印象了。
整個代筆事件的脈絡,在觀眾們心中清晰起來。
而在會場內,沈歡輕拍了兩下手,對吳清晨笑道:“多謝吳大師賜教。我和吳大師的想法很相似,我也覺得文學創作這種事,更多的還是要靠靈感的迸發和歲月的積累、人生的感悟,正巧,我感覺我現在靈感迸發了。”
好傢伙,這傢伙的靈感說來就來。
而不管是現場的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們,聽到這裡,都是精神一振。
正戲好像來了!
沈歡在說完那句“靈感迸發了”之後,直接長身而起,一聲喝道:“筆墨伺候!”
旁邊的工作人員早有準備,立刻捧著東西上來,很快就在沈歡面前擺好了筆墨紙硯,沈歡則是提筆一蘸,直接就這麼站著寫了起來,一邊寫,口中還一邊吟著。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