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大能都沒有想到這猴子會在玄奘的幫助下複本歸源,而玄奘也悄無聲息的跨過五行山,繼續西行。
萬壽山,五莊觀。
閉關中的玄陽感應到猴王的氣息,心中大喜。連忙御使神通,把猴王直接挪移到玄界中,當初,玄奘也是如此被玄陽以玄界之力挪移。否則,坐鎮五莊觀的鎮元子豈會不知玄陽的秘密,鎮元子身為混元大羅金仙,自己道場萬壽山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被鎮元子感知。
三個月的時間匆匆而過,萬壽山東方億萬裡之外,虛空一陣波動,猴王再次顯出身形。猴王這一去數月,卻是不同往日了。
玄陽體內的玄界,在猴王的幫助下除了木行大陸外,金行大陸也與核心大陸融合。
玄界金行圓滿,不僅玄界更加完善,玄陽的修為也大大前進一步。雖然仍舊是混元金仙圓滿境界,但是金行圓滿後的玄陽可以輕鬆吊打金行圓滿前的自己。
此時的猴王也與前身不同了,他這副身軀跟玄奘一樣都是玄界的世界本源重新凝聚的,不僅戰力強橫,而且潛力十足,遠超前身。
猴王悄悄的離開,又悄悄的追上西行趕路的玄奘。一切無聲無息,沒人知道脫困而出的猴王先去了萬壽山。
猴王與玄奘一路西行,這一日來至一處險惡之地。幸好猴王認得這處,對著玄奘說到:“和尚,此處叫做蛇盤山鷹愁澗,山高水深,可要當心。”
正值二人觀望間,只見從澗中,鑽出一條龍來,惡龍推波掀浪,竄出崖山,將二人身邊的白馬一口吞下,而後伏水乾蹤不見蹤跡。
玄奘和猴王相識一眼,都感受到白龍體內那若隱若現的聯絡。這白龍赫然也是玄陽的分身之一,西海龍宮太子。
這小白龍本是龍族真龍,但偏偏乃是玄陽的火行分身,水火相濟本可成陰陽大道,但是,玄陽本性暗藏,小白龍智慧有缺如何能領悟天地至理。
而大劫之人又受天命影響,人性越來越重,故而,小白龍在水火衝擊下心性不定,暴躁非常,自出世以來不知在西海惹了多少麻煩。若非有應龍老祖暗中護持,就連龍族自己都要忍不住鎮壓他了。
龍嫌人厭的小白龍被西海尋了個由頭送到這鷹愁澗中,幾位天命之人中這白龍是第一個下界應劫的。
小白龍雖然胡鬧,但是受火行分身影響,從不吃人,平日裡也就捕捉些山中野獸來滿足口腹之慾,未曾想這次撞在玄奘手中。
猴王見白馬被吃,也不惱怒,而是從耳中取出如意金箍棒,變大、變長插入鷹愁澗,用力攪拌起來。
那如意金箍棒乃是大禹治水的神鐵,不僅沾染了治水功德,還鎮壓東海海眼無數元會,本就有鎮壓大海的威能,如今對付一個小小的鷹愁澗,當真是手到擒來。
猴王揮動金箍棒用力攪動幾下,鷹愁澗便被金箍棒攪的天翻地覆。
不過片刻,小白龍便忍受不住,從鷹愁澗鑽出。
猴王早有準備,在小白龍衝出水面的一瞬間,以猴毛代替本身,自己則隱藏在虛空中。小白龍騰出水面,還未站穩,那猴王便一棍打來,那白龍突覺腦袋一懵便人事不知了。
猴王上前,把昏迷過去的白龍拖到玄奘面前,玄奘一指點出,昏迷中的小白龍似乎有極大的痛苦降臨,足足半個時辰,小白龍這才悠悠醒轉。
醒來的小白龍幻化人身,對著猴王道:“猴子,你這一棒子也太用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