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們相信你有這樣的實力。”
解說員哈哈笑著,話語之中的調笑意味毫不掩飾。
比賽很快開始。
泰格出場替代了謝爾文馬克,首發依然是格夫雷斯和貝斯特,貝斯特投籃更出色一些,而麥克格林更擅長衝擊籃下,因此之前麥克格林才會替補搭檔泰格。
但是現在不同了。
鬥牛犬隊進攻。
泰格拿到了球之後,直接開始持球進攻。
打了這麼多場,泰格也越來越熟悉持球進攻了,雖然和高中持球進攻,打遍全州無敵手相比相差很遠,但是在進攻上,泰格打的越來越好。<,站起來比泰格要低上一些。<,身高優勢進一步擴大。
身高低一些,也有優勢,就是速度會比較快一些,能夠跟得上泰格的速度。
泰格運球,加速突破,一步之後急停。
防守球員趕緊向前,防止泰格投籃。
加速急停,然後跳投,這是投手最經常的選擇,但是大部分時候,選擇這麼做的球員,效率並不怎麼高。
在nba的巨星之中,有兩種外線進攻方法效率最低,第一是加速急停之後跳投,另外一種是急停之後幹拔。
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
這兩種方法,從運動到靜止,變化太快,腰腹發力不穩,手感最不穩定,哪怕是練習了無數次,許多球員依然命中率不高。如果這種進攻方法,只是巨星偶爾使用,豐富進攻手段沒問題,但是作為常規進攻手段的話,那就十分坑爹了。
相反,加速進入內線上籃,或者是後撤步投三分,效率值都會相對來說高一些。
這是絕對的。
泰格加速急停之後,稍稍停頓之後,再次加速,直接突破到了內線。
得分後衛像木樁一樣被晃過去了。
“這就是你們說的不擅長突破?只擅長投籃?”馬克普林斯嘴中吐槽著。
然後看到泰格進入落下之後,遇到包夾,手腕一抖,球傳給了霍華德,後者暴扣結束進攻。
“bang!非常出色的傳球,泰格的傳球能力很顯然不在我之下。”
普林斯開口稱讚著。
“我沒有看到他的投籃,但是從這個突破和傳球上來說,他是一個非常擅長的鋒衛搖擺人。”
普林斯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旁邊的解說員鬱悶不已,事實不是這樣的,一個好好的射手,不好好投籃,這是要幹嘛。
球權轉換。
泰格在外圍協防,干擾對面小前鋒中距離投籃到位,坎貝爾拿到籃板球。
鬥牛犬隊進攻。
泰格這次直接急速,爆發力雖然差了一些,但是依靠絕對的速度甩開了得分後衛進入內線。
嗖!
泰格在遇到協防之前,把球傳給了貝斯特,只可惜貝斯特中距離投籃打鐵。
籃板球被對手得到。
球權轉換。
對面外線傳切配合之後,控衛在底角找到位置,接球命中三分球。
貝斯特防守又失位了,或者說鬥牛犬隊的防守,不夠默契。
總是在關鍵時刻,防守有些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