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看什麼?”坐在馬車裡的小女孩問。
在經過幾個城鎮後,同行的隊伍更加壯大。用來載人的馬車是坐不下的,於是因斯蒂便找了一個負責拉貨的車。
凱文也跟同齡人坐在一起。因斯蒂畢竟比他們要大上不少,孩子們都有些拘謹。可對同齡人就沒那麼拘束了。
在意識到因斯蒂並沒有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後,孩子們很快就聊了起來。
凱文如實回答。“聖典。”
而這讓小女孩露出意興闌珊的神情。
凱文就問,“你不喜歡?”
“也談不上喜不喜歡。”她說,“以前也有人跟我說,相信神明,我也祈禱了好一陣,可是完全沒有效啊。別說救命了,連一點指引都沒有。我就開始懷疑,神是不是別人騙我的呢?”
凱文辯解道。“如果神並不存在,牧師就不會來了。他正是收到姆神的啟示來拯救我們。”
“那欺負我們的人也是收到神的旨意嗎?”小女孩眨眨眼,“畢竟世間一切都被神注視著。”
她說的正是《聖典》第二十八章第三節。
“世間一切都被神注視著。過去、未來、正義、邪惡。”
博瓦迪亞翻閱著手上的書本,突然讀出了其中一句。然後他突然問,“編寫《聖典》的是誰?”
“據說是很久以前侍奉神明的神使留下的。”因斯蒂回答。
“據說?”
“嗯。”因斯蒂閉上雙眼,陷入回憶。“不過神父說,《聖典》其實是在都城的大祭司編造的。”
“以人的身份編造神之聖典,當時你沒有憤怒麼?沒有認為被褻瀆麼?”
因斯蒂緩緩搖頭,“完全沒有。因為聖典只是寄託於文字之上。同一本書,閱讀的人不同從中讀到的東西也不一樣。描繪人間悽苦的小說,在有共鳴的人眼中是真實,而在從未見過此等橋段的人眼裡則為荒謬。瘋人寫的故事,有人會當做猴子雜耍一樣嘲笑,有人則會施以同情憐憫。”
這是因斯蒂從神父那裡學到的。
起因是被離開福利院的孩子突然回來了。
不過只回來了兩個。
他們被扔在大廳的地上,雙手在自己身上亂抓,痛苦地呻吟著。
院長嫌棄他們,就把他們往角落裡踢了踢。
而他這一腳,卻是讓他們大口地吐出了血。他們無力地在半空亂抓,兩眼瞪得大大的,像是瀕死的魚。
工作回來的孩子們見此情形,更是放輕了腳步。大家都踮起腳尖,貼著牆壁從大門走到自己房間,生怕院長的腳落在自己身上。
離開福利院的孩子回來了。
他們為什麼會回來呢?
他們又為什麼會痛苦呢?
當初嫉妒的孩子們意識到,離開或許不等於會過上好日子。
他們縮回自己的床鋪,緊緊裹著一層薄布。門外的呻吟聲有如惡鬼在耳邊低語。
那如血般黏稠的聲音不禁令人渾身顫抖,對死的恐懼如蛆附骨,蛇纏住了他們的身體,也纏住了喉嚨。夜晚的房間裡不時發出粗喘與抽泣之聲。他們不約而同背對著房門,彷彿就此可以把門外的聲音拋在腦後。
而因斯蒂在面朝牆壁約兩個小時後,突然起身。
他走向門外。而房間裡誰也沒有多問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