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裡的育兒歲月如此靜謐溫馨,每天白天李媽媽僱的婆子會來幫她帶孩子,還有李媽媽和傻姑幫手,李小紅這一次孩子帶得無比輕鬆,除了覺有些睡不夠,其他都很順心。
晚上劉大牛比保姆還要細心,孩子哭了,劉大牛第一時間爬起來,給孩子換尿布,然後遞過來讓李小紅餵奶。
在這種繁忙而幸福的時光裡,李小紅看著孩子一天天變得不一樣,從一個皺巴巴的小老頭變成一個白白嫩嫩月子裡就會笑的小寶寶,只覺得歲月靜好,不願再參與到外界之中去。
只是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劉大牛在滿月後不久,催促她到外界去處理一下積壓的事情。
雖然有了心理準備,外面會很冷,但是穿著大毛衣服的李小紅,還是被外界的寒冷凍的打了兩個寒戰。
看到自己的辦公桌上堆積如山的檔案,李小紅才知道劉大牛這段時間承受了多麼大的壓力,為她扛了多少事兒。
可是這辦公室裡為何坐著知府大人?
原來知府大人來了幾趟了,迫於李小紅又是準備生產,生了又要坐月子,知府大人來了幾趟都沒好意思開口,總算李小紅把月子坐完了。
原來大寶小寶就讀的學堂在上次“陳興事件”後,收歸公有,可知府大人踅摸來踅摸去,沒人願意接手這家學堂,無他,名聲壞了。
有這個打死學子、欺壓百姓的名聲在這,誰敢把孩子送進來學習,沒有生源的學堂怎麼叫學堂。
常知府想來想去,李小紅是最好的接手人選,賬房學堂裡有現成的教授文化課的夫子,有大批書院需要的管理人員。
最重要的是,李小紅在這次“陳興事件”中居功至偉,劉家在金城郡的名聲那是一時無二,只有劉家的這種口口相傳,人人皆知的好名聲,才能讓這家學堂起死回生。
學堂不能倒閉,不僅裡面原有的幾百名學生無處可去,還有賴以為生的夫子、助教、保潔、看門、治安上百的員工,這些人帶家屬一旦流向社會,會引起震盪和不安。
為了治下的安寧與穩定,常知府不得不一趟趟到劉家來。
聽了常知府的來意,李小紅遲疑了,這不是她當時出頭的本意,當時的義憤填膺、出謀劃策是出於正義、出於理想、出於熱血,如果現在接手了學堂,會不會被有些人認為是沽名釣譽,牟取利益和好處。
常知府再三向她保證這絕對不可能,因為學堂已經幾個月無人管理,處於混亂之中。
學生們隨便的上著課,夫子們隨便的教著學,廚娘們隨便做著飯,目前正是需要有人撥亂反正,將一切步入正軌的時候。
最終兩人達成協議,學堂仍歸公有,李小紅盡一切力量去幫助、管理學堂,但有成熟人選接手後,劉家退出學堂管理,不再擔任任何職務。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既然李小紅當時的初心是為了正義,而現在她願意出手幫助學堂的初心,也僅是不願見到偌大的學堂荒廢下去。
李小紅不想在這裡面摻雜個人利益,因為劉家現在已經不需要學堂帶來的收益了,憑著空間內的改革推行深化,劉家每日財源滾滾。
政策是具有導向性的,空間裡糧食類作物比其他高一成的收購價,種糧食的人比其他的人大幅增加。
由於糧食本來就屬於體積大、價值低,不便運輸的物品,只能在金城郡傾銷,金城郡日漸顯現出“塞北小江南”的景象。
只要勤勞肯幹,就能買到糧食,而且糧食的價格很穩定,不隨著天氣和各類災害變化而變化。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經濟的發展衍生文明的進步,文明的進步依仗經濟的發展,是大趨勢、大規律、大方向,從宏觀上講二者水漲船高、相生相隨的關係無可爭議,從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上講先賢的至理名言依然對現實有巨大的不可抗拒的指導作用。
在充足的糧食供應下,金城郡的居民們逐漸在吃飽肚子外,有了更高的追求,就是對精神滿足的追求,送孩子們上學堂的人明顯多了,丟棄女嬰的人家明顯少了,經濟的進步帶動了精神的進步。
達則兼濟天下,李小紅現在深刻的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當劉家變得很富裕很富有,不再依賴於外事外物的時候,做很多事情都可以憑著自己的理想和熱情去做,不用斤斤計較於個人利益的得失。
她把接手和整改學堂的事情交給了大徒弟和劉大媽去做,自己則專心休養身體,帶好小嬰兒。
李小紅對這兩人知之甚深,就這兩人的脾氣稟性,大徒弟是一個按部就班的人,她會把帳房學堂所有的管理體系照搬到新學堂。
劉大媽對文人向來尊重,一定會把學子們的待遇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不會讓以前的事情重新發生。
按照劉大媽最近安分守已的表現,沒有再做任何損害李小紅利益,違背李小紅意志的事情,所以李小紅打算給她一個機會,讓她能發揮自己所長,為所熱愛的教書育人事業貢獻力量。
其實並不是劉大媽轉變了,而是因為她發現李小紅變得越來越有主見,越來越不受控制。
而且李小紅最近所做的一切,劉大媽都看在眼裡,這很多事情是她自己都沒有勇氣去做的,比如為陳興喊冤伸屈,不惜動用家中所有的關係和力量,這種不計一切代價的付出,是劉大媽自己都不敢做的。
劉大媽更多的是權衡各方勢力,趨吉避凶,所以她覺得李小紅現在更有領導人的樣子,更有領導人的氣勢。不敢做違反李小紅命令的事情,生怕李小紅真的把她丟到哪個犄角旮旯裡去養老,終身不見她。
以前的李小紅可能沒有這種膽量和魄力,要顧著這個人情,那個關係,但是現在的李小紅,她需要重新認識。
其實不是李小紅的變化有多麼大,而是人站在什麼位置上,就決定了她的做法和眼界,以前的李小紅是一個村婦,接觸的都是家裡家外的人,更多考慮的是不要得罪周圍的人。
而現在的李小紅不怕得罪人,得罪人的後果她承擔得起。做事之前更多考慮的是對大局的影響和判斷,而不是哪一個人的感受。
所以,屁股決定腦袋的說法是正確的。
喜歡重生浣衣女請大家收藏:()重生浣衣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