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大街雲家的花園裡,雲十三娘與李小紅在喝著功夫茶,老友相見,相談甚歡,各述離別之情,彷彿之前,大家為家族利益產生的隔閡從未出現過,就是女人的友誼。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也能隨時重建起來。
微末時的友誼都記在心裡,見面分外的親切,可是雙方又同時代表著自己家族的利益,說話立場又與以前不同。
人長大了,不純粹了。
就像一句話說的,好姐妹的感情就像塑膠花,雖然虛假,卻永不凋謝。
“老四在這裡多虧你的照顧。”畢竟幾年過去了,李小紅說話也不免帶了些客氣,不象以前那樣簡單直接互損。
“哪裡哪裡,是他自己爭氣,若不是他能透過殿試,人家也不會相中他。”雲十三娘也不由得客氣起來。
“終歸是你牽線牽得好。”
兩人互相吹捧著,不由得相視一笑,漫長的歲月造成的陌生似乎在這一笑中不存在了。
茶過一旬,雲十三娘問起了小妞。
李小紅知道雲十三娘一直牽掛著小妞,事無鉅細的向她介紹了小妞的近況和思想動態。
雲三娘深深的嘆息,“孩子大了,心也大了,老人為他們安排的路,他們不肯走。”
“是啊,劉家的廟太小,小妞自小眼界就高。”
雲十三娘沉默了半響說:“是我想錯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路要走,你就隨她去吧,你為我做的也夠多的了。”
李小紅這些年為小妞盡心盡力,一方面是母女情深,另一方面何嘗不是看在雲十三孃的面子上。
當年她舉家逃難時,雲十三娘將自己的全部積蓄贈與她的情分,她一直記在心裡。
有了雲十三娘這句話,李小紅的心裡如釋重負,這麼多年如履薄冰,深恐辜負了老友重託。
雲十三孃的功夫茶沏了又沏,思緒在茶香中沉浮,開始走神了,李小紅習慣了她的走神,自顧自地品著茶、賞著花。
清清幽幽的雲十三孃的聲音響起:“當年的鐘家書院,弟子三千,桃李滿天下,是何等的昌盛,可惜小妞是女子,擔不得振興門楣的重任,我只想保她一世安穩。可是年輕人哦。”
李小紅隨著她抒發感慨,並不做應合。
那一段的歷史她沒有參與,也不想知道。
賓主盡歡,日有餘暉,李小紅出了雲家的角門兒,在劉大媽的攙扶下登上租來的馬車,忽然心有所感往回望,只見人群重重。
她疑『惑』地問劉大媽:“你不覺得有人在看我們嗎?”
劉他媽不以為然的說:“這裡是朱雀大街,京城最繁華的街道,到處都是人。”
話裡的意思,在這裡人人都在看人,人人都被人看,無需大驚小怪。
李小紅自嘲地笑了笑說:“或許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