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五年的過年,比去年要熱鬧些了,街上做生意的店鋪明顯多了,路上的行人熙熙攘攘,街上的孩子們穿上新衣,吃著糖葫蘆,嗑著小瓜子,家裡條件好的還有吃牛扎糖的。
劉家一家人也來湊熱鬧,一家人都換上新衣進城採購年貨,李小紅打算請全家人下館子,重點是要帶大寶小寶多見見世面,讓他們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好?
自打昨天,大寶說了一句,有同學天天在外面吃飯,這才是上等人的生活。
李小紅便想用實際行動來扭轉大寶的觀念,是不是上等人的生活,要看一個人的追求品格世家底蘊,而不僅僅看吃什麼穿什麼。做人不可以太膚淺。
“大寶,你覺得上等人的生活要吃些什麼,穿些什麼?”
“每頓飯要有四個菜,要有肉,穿衣服要帶白『色』小手絹兒,冬天要有『毛』茸茸的大氅穿。”
“這容易阿孃今天就可以讓你享受到上等人的生活。”
一家人在城裡的最大的飯莊醉仙坊門口,大寶有點猶豫:“阿孃,我們真要在這裡吃嗎,這裡好貴的,我同學說吃一頓一年的壓歲錢就沒了。”
李媽媽豪氣地一揮手:“孩兒們,進,姥姥請客。”
這麼多年過去了,李媽媽還是一如既往地愛湊熱鬧,愛慣孩子。
李小紅細心地攙扶著李媽媽,酒樓有兩層,為了讓孩子們見識見識,大家直接上了二樓,大寶小寶很興奮,坐在椅子上扭來扭去,看著外面的風景,視野變得很開闊。
小妞與平時一樣,一舉一動透著仙氣,怎麼看怎麼感覺與酒樓不太搭,好象一個貴族到了羊圈的感覺。
李小紅是不喜歡小妞這樣的,自己精心培養多年,怎麼養成了個書女,注意是書女,不是淑女。
不知道融入環境,不知道向環境低頭,不是書呆子是什麼?
一味追求規矩禮儀、飄逸出塵,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根本就不像劉家出來的孩子。
李小紅原本還記得雲大娘去京城前叮囑她,讓大寶或者小寶長大以後娶了小妞,會有很大的助力。
可是看著小妞現在這種做派,李小紅心裡打了退堂鼓,這樣的兒媳『婦』,她真的有福享受嗎?
現在僅僅是女兒就已經左看不慣,右看不慣了,而且小妞的言語行動中,也顯出對現在生活的不滿,對高門大戶錦衣玉食、綾羅綢緞、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追求,吃穿住行方面越發講究。
不得不說書院這些年對她的教育,深深的影響到她,少女的虛榮心在書院公子哥們吹捧下愈發膨脹。
李小紅曾反覆敲打她,“咱是農民家的孩子,不要出群。”
可是小妞聽不進去,經常在莊子上,大寶小寶和一群孩子玩泥巴,弄得滿身泥土,小妞從旁邊走過,如同走在皇宮正殿之中,一舉一動,無可挑剔,擺出一副姐姐的派頭,訓大寶小寶時,說的話李小紅都聽不懂。
李小紅對這個女兒很是頭疼,最主要的是她感受到了女兒無言的蔑視,雖然小妞生病難受的時候,還是纏著母親抱,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小妞說話,李小紅表現出聽不明白時,女兒的眼神讓她發冷。
李小紅很失望,原本以為小妞會是大寶小寶的引路人,看來會讀書,不一定會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