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一家人都打算遠行的時候,知府大人和夫人親自上門了,面『色』凝重,如同背後有餓狼追趕一般倉皇。
朝廷對蘭州官府的通令嘉獎,讓全國的有心人都知道隴右道有糧,平時沙塵災害嚴重的隴右道成了大家心目中的福地。
部分災情嚴重的地方官府為了推卸責任,竟然把災民往甘肅趕。災民為了生的一線希望,在路上拼命趕路,希望能在餓死前趕到蘭州。
各地前往蘭州的官道上,災民們絡繹不絕,成群結隊,一路上倒斃的平民百姓,就達數千眾。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些當官的都是狗屁。”常夫人保持不住自己大家風範,口吐髒言,眼中噴出雄雄的怒火,若是給她一把刀劍,她覺得自己就能與那些,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官員們,拼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武將出身的常夫人,啥時候受過這種窩囊氣?
兩夫妻在知府衙門裡收到線報後,找了幕僚和同知都來商議,卻沒有一個好的解決辦法,大家都在唉聲嘆氣,這次災民數量之多,已經超過了蘭州城總居民的數量,起碼有幾萬人。
據線報而言,有的地方官員更可笑,本地受了災,把自己本地的居民和城外逃難的災民一起趕了出來,美其名曰:給你們指條活路,都去甘肅吧,那裡有糧吃。
劉大牛夫妻鬱悶死了,這怎麼就沒有一個安生的時候呢?
“我家正好打算僱一些農女。上次從你那拿的幾百個農民大多是單身,總要找一些女人相配,才符合天倫之道。”
“你隨便找,這次人多,你想要多少拿去多少,能全拿走那是最好。”
原本計算好的常知府,心裡跟火燒似的,附近有些玉米、高粱眼瞅著要收了。自己的難關還沒有過去,卻被人推了更大的包袱過來。
兩個人跑到了李小紅的農莊上來,主要想順便問問劉大媽這個智多星,有沒有什麼辦法?
劉大媽一回莊子,就立刻被請了過來。劉大媽憤怒了:
“《大唐律》明確規定“諸部內有旱澇霜雹蟲蝗為害之處,主司應言而不言及妄言者,杖七十。覆檢不以實者,與同罪。若致枉有所徵免,贓重者,坐贓論。””
“這些官員明知受災民眾眾多,不開常平倉和義倉進行賑濟,反而將災民趕出自己的轄區。”
“難道不知道皇上已經派了御史臺的重臣充任宣撫使奔赴各地指導救災工作。這些賑災使臣肩負著救災的莊嚴使命,代表皇帝前往災區巡檢災情,慰問災民,宣佈救災敕令,安撫民心,直接對皇帝負責。”
“他們是想被抄家滅族嗎?在這種緊要關頭,不知道趕緊救災,挽救百姓的生命,還在打自己的小算盤,簡直不知所謂!”
常知府和常夫人看著怒火焚心的劉大媽,兩人無語了,怎麼劉大媽比他們這些當地父母官還要激動,還要憤怒。
劉大媽是真心的怒了,這些蠹蟲,就是老山長當年抨擊的蠢官!
蠢官比貪官還可怕,一個不貪的蠢官比一個精明的貪官要可怕得多,造成的損失也巨大得多,明明害死無數人,偏他還以為是在救人,這就是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