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馬上起來了,現在接手農莊不耽誤今年一年的耕種。
與李媽媽說的時候,李媽媽大為高興,竟然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李小紅很吃驚,自己親孃手裡有這麼多錢,竟然比自己還富有。
李媽媽藉此機會開始訓子,“你們從小過的是好日子,哪裡知道手裡沒錢沒糧的痛苦,若是經過那三年自然災害你們就知道,就算地主家,也一定要有餘糧。”
“你知不知道我那空間農莊裡面存了多少糧食了?”李媽媽驕傲地說。
李小紅知道李媽媽是被三年自然災害嚇怕了,這一輩子都習慣『性』地存糧。
她關注的重點是,空間存了那麼多的糧食,不會腐爛嗎?
李媽媽不在意地:“還好,最近出了兩批麥子,都直接送到磨坊裡面,由磨坊磨成面直接幫我們出售了。”
李小紅苦惱的看著媽媽問:“媽,你就不怕動靜太大,引起別人注意嗎?”
李媽媽最見不得女兒這種前怕狼後怕虎的樣子,不開心地說:“你要是害怕我給你惹禍,那我就自己搬到農場去住。”
李小紅趕緊補救,從小最怕老孃發火了,道:“哪有這種意思,我就是想著安全第一,凡事還是要低調點好。”
第二天,劉大牛李小紅便帶著劉大媽這個大管家,一起去朱大地主家。
劉大牛夫妻倆跟朱大地主夫妻談天談地談古今,就是沒有談生意,從頭到尾都沒問農莊應該賣多少錢?
過戶及銀錢交割自有劉大媽去和大管家商量交涉,彷彿與劉大牛和朱大地主,沒有任何關係。
兩家人就如同積年好友在一起,男人們聊著國家大事,女人們聊著衣服首飾。雙方在友好的氣氛中加深了互相的瞭解。
初春的劉家莊,地裡已經泛著淡淡的青『色』,為了防備初春時節天氣多變,農民們都會稍晚一些播種,這時候的風災雪災,一旦碰上,重播可是一大筆開支。
年年這時候農民們都揪著心,日日望著天,猜測著,後面會不會有雨、有雪、有冰雹、有大風、有沙塵暴?播的晚了吧,害怕到冬天成熟不了,播得早了吧,若是遇到風雪或者沙塵暴天氣,也是滅頂之災。
看天吃飯,農民這個行業風險是很高的。
劉家的老宅子已經空了,所有人都搬到了養豬場去住。那裡不僅寬敞,而且是全新的磚瓦房。
第一批的小豬崽已經抓了回來,陳大姐是這方面的行家裡手,每天盯著人給小豬崽兒打掃衛生,小豬吃的配料都是她親手配製的。
劉白氏發著牢『騷』,小豬仔吃的糧食太多了,比人都吃的好。
陳大姐兒不理她,小豬崽兒就和人一樣,要從小打好基礎,稍微長成一些能站住了,可以加一些青草輔料,不用再喂這麼精貴。
若是站不住養不活,那前面的投入可不全白活了,這本帳,陳大姐不和劉白氏去細算,她覺得劉白氏不是能講清道理的人。
城裡劉文星的開支全由大哥大嫂包了,陳大姐兒只要管好村裡的小家就好,丈夫和公公都是省心省事的,只有婆婆愛刁難人,陳大姐兒覺得自己能應付,誰家都不是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