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早晨,社火正在縣城的主街上進行,人們載歌載舞,跳著唱著,涼州有名的“攻鼓子舞”還熱火朝天地跳著、黑衣白扣,儼然是古代的武士,兩人一對,五對一組,表演時陣法多變,舞步和諧,乾淨利落,穩健大方。
前世李小紅在央視看過攻鼓子舞,其實是大西北腰鼓的一種,大鼓配合掌握節奏,外加鑼鑔烘托氣氛。
幾百人同敲一個鼓點,同走一種步伐,氣勢雄壯,撼人心魄。
古浪縣的“攻鼓子舞”,當然沒有幾百人那麼眾多,但也別具一番不同的鄉土風情。
進入農曆正月,縣城裡大樹間,一架架鞦韆架起,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打鞦韆遊戲。
這是甘肅傳統的打鞦韆,有兩種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橫板上,由別人在後面送,悠悠晃晃,飛得不太高,這種姿式適合於年幼兒童;二是站立在橫板上,自己用力,使鞦韆快速飛昇,這種姿式最受大人青睞。
就這樣,歡樂的人們飛在鞦韆上,天天飛、夜夜飛,直到正月十五結束。
李小紅從小平衡感不好,不敢上去,可是劉家四人玩得不亦樂乎,放飛自我。
初二,至愛親朋間互相拜年,串東家,走西家,一直持續到初四。
上門拜年一包糕點當禮品,主人先敬三杯酒,再沏香茶、端四碟糖果瓜子,末了留客用餐。
本來還有回孃家這一項,可是李小紅娘沒了,自然不想回那個孃家,她就自作主張不回了。
李小紅把那些熟悉的人家一一拜訪,不論是跟她有業務往來的客戶,還是劉大牛的東家,熟人,包括李媽媽的老姐妹家,一個都沒落下。
這幾天她也買了很多的禮品送出去,二姐做的滷肉,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初三上墳送先人,劉家莊來人捎信叫劉大牛回去。
李小紅明白,劉白氏是想不戰而曲人之兵,連個話都沒有,就和劉大牛和解了,李小紅不能讓這事這麼輕易地過去。
劉大牛倒是想回去,李小紅沒讓回,理由就是,你想讓我滾就讓我滾,現在想讓我回去,對不起,我滾遠了,回不去.
劉大牛還有點轉不過來彎,覺得送先人是件大事兒。
李小紅只淡淡的說:“你再不想法子,要讓你娘天天把持著劉家,以後你們劉家就沒人再來送你們這批先人了。”
初五稱為破五,是財神日,一年的財運都是財神決定的,所以初五這天大家忙著置辦酒席,款待財神。
這一天,大家將家中的塵土掃一些倒在村外,意味“送窮婆婆”,同時將外面的土撒入室內的各個角落,稱之“請富婆婆”。
然後家家戶戶都供奉祭品,在桌上擺放硬幣、紙幣等獻財神,並在晚飯時刻焚燒財神像,然後全家慶賀。
過年了,總要吃點白麵,油膩的東西,不然來客人笑話,初五就要吃蕎麵攪團。
用蕎麵煮成糝飯狀,燒上臊子,或素滷,或清湯,調上油潑辣椒、蒜泥、香醋,酸辣可口,使連日食用油膩菜餚的人大開胃口。
來客人時,李小紅將大姐兒做的奶甜酪兒端上來,由特有的青裸釀成,甘甜、清涼、醇香,這裡的人極喜歡酪兒甜,老漢娃娃涎水咽。可見其醇香之佳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