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縣是隴右道西涼州屬下的一個小縣城,就現在來說,是甘肅武威附近。
地處西北,風沙大,房屋大多數較低矮,門窗極牢固,街道也一如這個城市給人的感覺,質樸、大氣。
街道上行人不多,外出的人無論男女都戴著長長的帽帷,將頭臉都護住,主要是防風沙。
小縣城裡西街屬於小商販出入之地,北市是達官貴人買奢侈品的市場。
大大的揹簍把李小紅整個遮蓋住了,她走在西街的路上,揹簍裡面摞得高高的衣服。
她走得不慌不忙,踏踏實實,就和她的性格一樣,雖然不愛和人起爭執,不強勢,但始終堅定堅韌不拔的往前走。
李小紅到這裡已經半個月了,孤身一人帶著孩子,這半個月的艱辛,不一而足。
能在這裡落下腳,也多虧了甘肅人大方熱情的性格。
當時有人見她抱著孩子倒在縣城附近路邊,就有那好心人把她撿回了家,幫她安置。
李小紅路過一家糧店,拐了進去,家裡的面不多了。
這李小紅前世生活在新疆烏魯木齊,轉世後落腳在甘肅武威,相鄰不遠。
她也很適應這種大西北的生活,乾燥風沙大,自然環境惡劣,吃飯以麵食為主,基本見不到米。
大家逢年過節吃的最好的飯是哨子面,這是甘肅多少年的傳統。
李小紅的母親,就是甘肅武威人,年輕的時候響應黨的號召支邊到新疆,所以李小紅聽甘肅地方話很親切,也能說得很流。
李小紅吃起甘肅地方的食物也覺得和媽媽做的沒啥區別。
整體來說,甘肅人不講究吃穿,惡劣的自然環境,人人都在掙扎求存。
到現在李小紅只生產半個月,沒有坐月子。
但她感恩碰到了好心人,讓她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把孩子撫養下來。
李小紅一直在這家買面油,一個普普通通的門面,並不是說這家鋪子的面比別家好,只因為這家鋪子的主人就是李小紅遇到的好心人。
當日,糧店老闆馬傑和老闆娘馬嬸回家的路上,撿到了李小紅母子。
將她帶回家,並在家裡將養了幾日,要說順產就是比剖腹產恢復的快,李小紅第二天就能下床走動,可以自己照顧孩子。
馬嬸子是回民,古浪縣西街大部分的小生意人,都是回民。
回族是非常聰明熱情的民族,同時也很會算計,是一個天生就會做生意的民族。
馬嬸幫了李小紅後,話裡話外都是要李小紅切切記得感恩。寄人籬下的滋味總不是那麼好。
生性好強的李小紅認為,人始終不能靠別人,必須要靠自己。
於是便早早出來自己租個房子單住。李小紅運氣好,在老闆娘馬嬸子幫助下租了一個大院子。
這個院子地處偏僻寧靜在縣城邊上,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城郊結合部,但勝在面積大,最妙的是院裡有口井。
在甘肅這地能有口井的院子可稀罕,所以說馬嬸子幫她租的這個房子,很是花了一番心思。
可是馬嬸幫忙租房子,卻不可能幫她配全家裡鋪的蓋的用的,從馬嬸那借了50文錢,勉強置辦了一些鍋碗瓢盆,跑去二手物品鋪子,買了一床舊褥子和一床薄被子。
古浪縣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就是俗語所說的“早穿棉襖午穿紗”。
搬進新院子的那天晚上,李小紅抱著兒子,凍得瑟瑟發抖,她已經把褥子被子和所有的衣物都裹到身上了,卻還是止不住外面的寒氣,從來沒被凍過的人,卻顧不上自己寒冷,看著小寶寶的臉凍得發青。
小嬰兒被凍著一直睡不著,睜著清亮的眼睛不哭不鬧,只看著母親。
李小紅心痛不已,不由的哽咽說:“老天、老天爺,你把我丟在了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只求你寬恕我的錯,給我的孩子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李小紅只覺得眼前一黑,居然回到了她原來的3室1廳的樓房裡,那1米8寬的大床就在那裡放著,大床上為了防止孩子滾下去邊上堵了好多個枕頭,一切與她離開的時候一模一樣。
李小紅禁不住激動起來,這是她最有安全感的地方,這是她居住了十幾年的房子,這個房子每一角每一落,都讓她那麼的熟悉,最重要的是這裡很暖和。
李小紅把小寶寶放到了大床上,看著小嬰兒的臉龐慢慢變得紅潤。
小嬰兒許是終於到了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攤手攤腳地睡著了。
她長舒了口氣,回過神來在每間房仔細的搜尋。
她看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那個讓她千辛萬苦,費盡周折,才懷上的孩子,那個她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才剖出來的孩子,居然躺在小臥室的小床上,揮舞著小手,笑眯眯地看著她,嘴裡咿咿呀呀不知在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