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袁定國的悲哀,也是他的悲哀。
最後的最後。倆人終於相見,再次遇見了和尚。和尚說出了經典的話“有緣也是緣,無緣也是緣;有情也是情,無情也是情”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回到了1974年的那個夏天,他們擦肩而過,車沒有停下,他們也沒有認識。
彼此再無關聯。
唉,陳謙嘆了口氣。故事是好故事,但是導演野心太大。
如果僅僅是一個愛情故事,那還是不錯的。青梅竹馬如何不敵緣分天降。
那個大環境,在這裡只是一個背景板,這個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
呂勒導演其實太用力了,太想一次性的表達出一些東西來了。但要知道,欲速則不達,電影這東西,認認真真的做很簡單,認認真真的把一個點做好卻並不能把麼簡單。
這種愛情故事,其實演起來沒什麼壓力。只要把舒其當做周訊或者當做萬萬就好。
問題在舒其那裡,一個彎彎出生的香江電影演員,能演好知青嗎?
我很懷疑。
對於袁定國呢?這是一個善良的人,雖然有心機,會耍手段,但是,對待自己青梅竹馬愛著的那個人,愛上了別人,怎麼辦呢?難道要放手嗎?
如果得不到你的心,至少能得到你的人,因為日久會生情的,即使不會生情,但是時間久了,就像親人,打也打不掉了,郭老師說過,這就是拼時間,時間久了,你就是老藝術家。
突如其來的好友衛紅的死給葉星雨觸動很大。劉思蒙某天去找葉星雨給她回城介紹信,葉星雨再也無法抑制自己對於劉思蒙猛烈的愛情,把自己的初次給了劉思蒙。
不知透過什麼途徑,袁定國知道了這件事,他象一頭受到羞辱的雄獅震怒了,他質問葉星雨,“從七歲到現在十四年,難道我還不如一個小偷嗎?為什麼他可以我就不行?”
愛情這事情啊,本來就不是時間長短,而是愛的深不深。
劉思蒙和袁定國比作中的以前演過的羅明和馬劍鈴是不準確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很多很多年以後,小裁縫已經成了馬劍玲和羅明的回憶,但是劉思蒙和袁定國,即使很多年之後,依舊愛著葉星雨。
袁定國的臨終前對葉星雨說:“我騙了劉思蒙,這些年我一直都沒對你說。因為我妒忌,我想和你在一起。我不後悔!”
陳謙在想,如果萬萬愛上了別人,那麼,要留住她,陳謙不介意用任何手段,愛是放手?愛是成全?那是失敗者的無病呻吟。陳謙不會。
這段時間他跟導演呂導通了幾次電話,得知拍戲的地點選擇在雲南和越南交界一個叫河口的地方,那個地方不用於他之前去過的bn和麗江,那裡屬於熱帶雨林,特別是七八月份,據說是又悶又熱,條件很艱苦,沒有個好身板,恐怕堅持不下來。
之前他拍的時候,對那個時代的知青就做了很多功課。形象方面首先要瘦,因為那個時代的知青普遍都營養不良,長期的戶外勞動,還得要黑。
所以他這段時間早飯和午飯儘量少油少鹽忌糖,晚飯一般都是切點黃瓜絲,汆點豆芽,稍微放點醋和調味汁,拌一拌哄哄嘴巴。
然後就是眼神,和一般的知青故事不一樣,《美人草》裡面的知青是有希望的。呂導更專注的是愛情,在劇本里的知青可以去集市,可以給村民上學,可以談戀愛,打架。工作,他們在邊遠山區過的如同世外桃源一般。
所以他的眼神應該是清澈而且快樂的。
他們都很年輕,有無窮的精力去發洩,他們去砍竹子,他們去教村民識字,但是和很多人一樣,他們又看不起村民,認為他們很笨還不好好學習。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陳謙漸漸明白了,這是一種什麼感覺。
喜歡華娛之騎著單車做影帝請大家收藏:()華娛之騎著單車做影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