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陳霄又仔細琢磨了一下。
他這套生產線,就算是日夜三班倒,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機,在機器不出毛病的情況下,在員工和各種配套零部件都非常齊全的情況下,一整年的產量也不過五六十萬臺。
陳霄仔細盤算了一下,此時國內電視機的市場。
要知道自打八五年國內開始上線彩電生產線之後,全國的年產量在每年幾百萬臺的速度直線飆升,到了九幾年的時候,年產量已經飆升到了四五千萬臺的地步。
而全國的電視保有量也將達到一億多臺的地步。
年產五六十萬臺和這麼大的市場相比較,甚至連零頭都算不上。
這還僅僅是彩電的資料,如果要是算上洗衣機,空調,冰箱,熱水器這幾個大件。
年產五六十萬的生產線,完全是不夠看的。
如果想要達到足夠的市場佔有率,就必須要達到全國總銷售額的百分之二三十,才能真正的掌握話語權。
這麼算起來,陳霄起碼還要弄二三十條生產線回來,才能完全佔據整個市場。
但一條生產線就已經價值三四千萬了,二三十條豈不是要十幾個億。
陳霄現在是有點錢,可還遠遠達不到這個程度,再說了,十幾個億還僅是生產線的成本,如果要是算上人工、場地、其他零部件,包裝運輸等方面的成本。
總成本將會躥升到三四十個億。
即便以一臺彩電均價兩千塊計算,四十個億的成本也得需要兩千萬臺電視才能賺回來。
雖說這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這個數量即便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幾個電視機品牌也要五六年的時間才能做得到的。
這還是你生產出來就能賣的出去的結果,如果有其他同行和你競爭,能出貨一半都算是厲害的了。
如果陳霄一上來就搞這麼大的手筆,那被鉅額債務生生給壓死的可能性也是極大的。
即便是知道就年之後國內即將迎來彩電潮家電潮,可陳霄依舊不打算一下子搞那麼大的投資,慢慢來,逐步的擴大產能,在打造品牌的同時,一點點佔據現有的市場,才是最穩妥的方案。
想到這裡,陳霄反倒是對倒賣生產線先賺點錢,沒什麼心理負擔了。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陳霄還想到了另一件事。
那就是,在八幾年到兩千年這段時間,由於國內家電潮的興起,以及全國工資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人都看到了家電行業的商機。
於是不管是公企還是私企又或者聯營企業都紛紛投入到了這個行業之中。
這麼多公司湧入這個行業,造成的後果就是,一夜之間,華國大地上湧現出了至少二三百家家電生產企業。
這些企業實力有強有弱,有的甚至只是給人代工,完全沒有自己的生產線和相關生產技術。
這也就導致,當從事同一行業企業的數量達到一個程度之後,勢必會造成嚴重的內卷。
與此同時,在國內家電品牌相互廝殺,互相搶佔對方市場的時候,來自霓虹國和棒子國的家電巨頭們,憑藉著過硬的技術積累,和質量更加優秀的家電,也還是加入這場狂歡之中。
一舉殺得過內家電企業,那是哀聲遍野,慘不忍睹。
但誰都沒想到,僅是幾年之後,在國內所有家電企業的聯合圍剿之下,外國家電巨頭,生生被擠出了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