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化,這是什麼意思啊!”
陳霄有些頭疼,但為了給他們解釋清楚,不得不給他們解釋了一下證券的含義。
證券說白了,其實就是股票,期權,利率期貨等東西的原始雛形。
專有的證券,是用來證明券票所有人權益的法律憑證。
丁權證券化的意思就是說,讓丁權這東西成為像股票一樣的,可以自由買賣,可以像股票一樣買漲買跌的東西。
這樣一來,丁權變成了一種可以流通的東西,它的價格就不會再由某些人的實際需求而產生太大的變化,而是由市場上的資本進行控制。
有人覺得這東西將來會升值,那就可以大量的買入。
若是有人覺得,這東西將來會不斷貶值,那就可以減持,或者全部拋售,非常的自由。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所有擁有丁權的新界百姓,都可以作為原始股的股東,享有一定的權益。
丁權的價格越高,他們能分到的利潤也就越大。
有便宜可以佔,自然就不會有人再鬧事了。
當然了,這麼做也有一定的壞處。
那就是,今後港島在想對新界進行開發,就必須要看資本市場的臉色。
打個比方說,港府準備在某個地方興修一個水庫,需要佔用一定數量的新界土地。
若是資本市場察覺到了這個資訊,完全可以透過資本的控制,讓那個區域的丁權價格飆升,從而讓港府徵收土地的價格提高。
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利用這個差價進行牟利。
但即便是有這樣的壞處在,但也不能抵消,這麼做所能帶來的實際好處。
一旦這個政策實行起來,就等於是新界所有滿足條件的百姓成為了,新界部分可開發土地的股東。
等於是他們擁有了一部分可以隨時變現的資產。
這可比現如今,手裡握著丁權,卻因為申請不下來,變得和一張廢紙沒什麼區別,要強的太多。
換句話說,這就可拆遷的意義相差不多。
唯一不同的是,丁權的利益是所有有資格百姓共有的,而拆遷只是個人享有。
丁權證券化的想法,並不是陳霄想出來的,而是在原本的歷史中,被一個地產大佬提出來的。
當年他就是因為丁權的價格太高,導致他的很多專案,建設成本大幅提升,沒辦法開工,這才不得已想出了這麼一個辦法。
只不過由於,當時丁權已經成了黑市中一種發財的好東西,價格每年都會飆升,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這才沒有透過。
但現如今不同,丁權的價格還在可控的範圍之內,想要實行這個政策,對港府來說是有利的,透過的機率可是非常大的。
經過陳霄的這麼一解釋,眾人大概都明白了,這是怎麼回事。
但蕭靜還是有些地方想不明白,問道。
“丁權證券化,看似可以解決價格不可控的問題,但這不就等於是將百姓推到了資本集團的對立面去了嗎。
畢竟不管丁權的價格如何變動,資本總不能明知道吃虧,還會一直拉動丁權的價格上漲吧!”
“這點你倒是可以放心。”
“丁權證券化,看似是讓資本來主導丁權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