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眾人紛紛猜測陳霄消失的這段時間到底是去幹什麼了的時候。
陳霄和張素芬剛剛從東南亞直飛港島的飛機上下來。
消失的這幾天,陳霄並沒閒著,而是和張素芬一起去了一趟大馬…….
在大馬的這幾天,陳霄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但他不是被大馬的發展震撼到,而是被曹文華的投資裡面和眼光深深的震撼。
要知道,當年曹文華帶著十美金和一些首飾珠寶從國內來到港島之後,憑藉幾艘不足千噸的貨船,發展呈現如今,四五十條巨輪總噸位過百萬的新一代船王就已經足夠讓人震撼了。
但陳霄在實際瞭解了曹文華在其他方面的投資之後,才真正的明白,這個船王早就不是隻專注船運的船王了,而是一個集房地產開發,紡織,碼頭,種植等等投資的巨大綜合體。
算起來,他在船運方面的資產只佔據他總資產的四成都不到。
只不過他新時代船王的稱號實在是太過響亮,這才讓人下意識的認為他好像只幹了船運這一件事。
在大馬的這幾天,張素芬帶著陳霄將曹文華的各種產業逛了個遍,這才瞭解到,曹文華在大馬的地位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雖然沒有親眼見到曹文華,卻讓陳霄對這個傳奇人物更加欽佩和敬重。
幾天下來,陳霄視線再度被開闊,讓他知道了,原來投資還可以這樣搞。
透過張素芬的介紹,陳霄這才知道,曹文華當年在準備投資大馬的時候,直接找到了當時大馬的內政部長,在他的介紹下,曹文華直接接手了當時只有幾條船的大馬航運公司。
他在其中佔股百分之三十,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之後,大馬航運公司已經是一個擁有幾十條貨輪的中等規模的航運公司。
而曹文華不僅成了這家國有公司的股東,更是憑藉這些股份成為了這家公司的副董事,擁有這家公司發展方向等多個方面的掌控權。
其實像是這種國家的某個行業被某個人或者某個集團掌握的事情,在東南亞的小國是很常見的事情。
陳霄先前只是知道這些東南亞的富豪很牛,卻不知道他們居然這麼牛。
要知道,和國家一起合作是個什麼概念。
一旦這個公司出現了經濟上的問題,國家會毫無條件的伸出援手,這就等於是,你背後擁有一個資金永遠不會出現問題的金主。
這樣一來,你只需要把控好公司的發展方向,只要能盈利,這家公司絕對不會因為破產或者什麼小挫折而倒閉。
畢竟,這可是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沒有那個國家會眼看著支柱產業倒閉破產而不管不顧的吧。
陳霄在知道曹文華手下類似的生意還有好幾個的時候,羨慕的差點直接留口水。
這幾乎等同於鐵飯碗的合作模式,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參與的,沒有深厚的背景,人家可能連正眼看你一眼都不會。
羨慕也沒用,誰讓人家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佈局了呢,現在人家各項產業都已經步入穩定,想要再這個時候插手進去,那要付出的代價可能就是從前的幾倍甚至是十幾倍了,根本就得不償失。
陳霄和張素芬來大馬,觀光了解曹家雄厚根基只是順道,他們來這邊真正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家電生產線的問題。
由於歐美地區對國內的封鎖,導致很多航線都不敢幫他們運送這些燙手的山芋。